酒和药的禁忌与渊源
【2013年11月下半月刊 总第163期】【作者:赵安琪】【阅读量:65780】【大 中 小】【打印】
“遣兴消愁,辟邪逐秽……”古人用词之精当让人扼腕,不过获此佳效的前提是“少饮”,贪杯则“伤神耗血,损胃灼精,动火生痰,发怒助欲,致生湿热诸病。”(《本草备要》)中国药店:www.ydzz.com
酒,甘、苦、辛,温,有毒。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治风寒痹痛,筋脉挛急,胸痹,心腹冷痛。不管是作为单独一味药还是作为药引,总之酒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药有解不开的联系。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为何可用酒送服中成药中国药店:www.ydzz.com
引药上行 酒性善升,能引药上行,“可以通行一身之表,至极高分。”故治疗上焦、头面疾病的中成药用酒送服较为适宜,例如芎菊上清丸等。中国药店:www.ydzz.com
然酒亦分不同品种,《汤液本草》言:“味之辛者能散,味苦者能下,味甘者居中而缓也……若味淡者则利小便而速下。”故引药上行亦选用味道比较辛窜的酒,例如白酒。中国药店:www.ydzz.com
增强补肝肾作用 中药炮制中有“酒蒸”一法(如黄酒蒸山茱萸、黄精),其作用主要是增强药物补肝肾的功效。对于补肝肾的中成药,用酒送服不失为妙法(此时一定要选用黄酒),如壮腰健肾丸、归芍地黄丸、左归丸等。中国药店:www.ydzz.com
行药势 关于酒能行药势的说法,历代医家都有论述,主要包含几个方面:“性速能行气”、“和血脉之壅”、“行补药之滞”、“通邪气之结”。酒辛温,有医家认为其和附子有相同之处,可以走而不守,畅行于各个经络。对于中成药来说,活血行气药、滋阴药、祛风湿药等均可以酒送服。活血药借助酒行气活血之力,滋阴药以酒行补药之滞,祛风湿药则用其散寒通脉之功。中国药店:www.ydzz.com
但中医对酒也是有禁忌的。阴虚、失血及湿热甚者忌服;平日易出血的患者不宜用酒送服药物;肝阳上亢或黄疸胁痛患者应避免饮酒;用药目的与前述酒之特点相反时,例如需引药下行、或需守而不走时,则不适合用酒做药引。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不能与酒同服的西药类别中国药店:www.ydzz.com
在中药那厢酒可谓“德高望重”,而在西药这里其也不示弱,很多西药制剂都离不开酒精的参与。中国药店:www.ydzz.com
但因为酒精能暂时改变组织器官的功能或状态,所以酒与西药同服影响药效的例子非常多,而且某些类别的西药与酒同服后引发的不良反应比较严重,所以药师们应将这些西药与酒的相互作用谨记于心。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举例如下。中国药店:www.ydzz.com
分子式中有“甲硫四氮唑侧链”的药物 如头孢类、呋喃类、氯霉素、酮康唑、甲硝唑、替硝唑、灰黄霉素、痢特灵等,与酒同服后,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引发诸多不适。中国药店:www.ydzz.com
助消化药 酒的蛋白变性作用会使消化酶失活。中国药店:www.ydzz.com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如异烟肼、优降宁、甲基苄肼等,若饮甜酒(尤其是葡萄酒)的同时服用了此类药物,则会造成酪胺在体内大量蓄积,酪胺可兴奋交感神经,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大量释放,引起血压骤升、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等反应(高血压危象),严重时可导致脑出血。中国药店:www.ydzz.com
抗过敏药 如赛庚啶、苯海拉明、氯雷他定、异丙嗪、马来酸氯苯那敏等。这些若与酒同服,会使中枢神经受到抑制,轻则呼吸困难,血压下降,重则引起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中国药店:www.ydzz.com
解热镇痛药 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其与酒精都有刺激、损害胃肠黏膜的作用,两者合用,如同“雪上加霜”,极易引起急性胃黏膜病变或溃疡病复发。中国药店:www.ydzz.com
降血糖药 酒精可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甚至造成胰岛细胞凋亡;若在使用某些降糖药期间大量饮酒,很容易造成低血糖反应。中国药店:www.yd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