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阴阳影响大论》
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中医理论的一大特色就是整体观念,整体观念的一个方面就是五脏一体观,即以五脏为中心,形成中医独特的“五官百骸分属五脏”的藏象理论。中国药店:www.ydzz.com
肝与目中国药店:www.ydzz.com
“肝在窍为目”的意思是说,眼睛的视觉功能,取决于肝的功能正常与否。“肝藏血”,“血主濡之”,眼睛需要气血的滋养才能辨五色、度远近、审形状,故《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讲:“肝受血而能视。”意思是说,眼睛的视觉功能需要依赖肝精、肝血的濡养以及肝气的疏泄功能,肝的气血精华物质灌注充足流畅,眼睛才能发挥视觉作用。中国药店:www.ydzz.com
《灵枢•脉度篇》中讲:“肝足厥阴之脉……连目系。”肝经的气血流通,肝所藏的精华才能输注和濡养到眼睛,所以《灵枢•脉度篇》中讲:“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如果肝精肝血不足,则目失濡养,就可能会出现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目眩、眼珠疼痛、夜盲等,如果外感六淫邪气侵袭肝经、或内生风燥湿火等邪气侵于肝,则可能出现目赤痒痛、目翳内障、迎风流泪、视瞻昏渺、目睛黄染、偏视、目睛上吊、目珠震颤、多眵、目剳等。中国药店:www.ydzz.com
清代名医李文荣曾经治过一个这样的病人,他两眼红肿疼痛,左眼尤甚,眼睛睁不开,即使勉强睁开也“盲无所见”,“头痛难忍,亦左为甚”,还口渴得厉害,每天得喝浓茶十大碗。有一个姓蔡的医生给他开了大剂量的白虎汤,吃了几付后,口渴症状加重,每天得喝三十大碗浓茶,还出现了心烦失眠、不思饮食,每天以浓茶维持生命,迁延了两个多月,病情更加恶化。李文荣诊完脉发现脉象弦数而大,右关脉急数、不柔和,他说:这不是白虎汤证,患者嗜饮浓茶致脾胃津液匮乏,不能输布营养脏腑,肝脏及眼睛没有得到滋养。“肝开窍于目”,患者肝肾阴血亏虚,不能滋养濡润官窍,肝经风火上攻,所以会头痛、目赤肿痛,患者病情看似凶险,但是只要戒饮茶,然后给予大剂量的滋养脾胃阴液和补益肝肾的药物,同时给予清肝泻火的药物,就可以痊愈了。后来按照这个方法,同时用桑叶菊花泡水喝以清肝明目,病人就逐渐好了。中国药店:www.ydzz.com
心与舌中国药店:www.ydzz.com
“心在窍为舌”是指心之精气盛衰及其功能正常与否可从舌的变化上得以反映,心的功能正常与否会影响舌的功能。中国药店:www.ydzz.com
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联系,如《灵枢•经脉篇》说:“手少阴之别……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虚则不能言。”中国药店:www.ydzz.com
舌具有感觉味道的功能。心主血脉,心之气血通过经脉上荣于舌,使之发挥鉴别五味的作用,故《灵枢•脉度篇》中讲:“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中国药店:www.ydzz.com
舌与语言、声音有关。《灵枢•忧恚无言》说:“舌者,音声之机也。”舌体的运动及语言表达功能依赖心神的统领,因此,观察舌的变化可以了解心“主藏神”和“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心的主血、藏神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活,语言流利。若心有病变,亦可从舌上反映出来。如心血不足,则舌淡瘦薄,或舌颤;心火上炎,心烦、失眠多梦,则舌尖红赤生疮,舌涩干乏津;心血瘀阻,则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若心主神志的功能失常,则可出现舌强、语言蹇涩,甚或失语等;若心的经络痹阻,则或出现舌萎、舌歪斜等。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上学时笔者曾跟随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的刘庆华教授见习时碰到一例:一位60多岁的男性,患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主要症状就是失语,舌体萎软无力,不能自主活动,深深地短缩于根部,舌面无苔,舌下络脉怒张,发不了声音,伴有半侧肢体欠灵活,久治不愈。刘庆华认为此属中医的“喑痱”,是患者肝肾亏虚、风痰瘀痹阻心脾之经脉所致,在舌底的金津、玉液两穴刺络放血及配合其他穴位针刺,经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明显好转,舌体可以自主伸缩,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后配合具有补益肝肾、祛痰开窍作用的中药汤剂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基本痊愈了。这个例子体现了心与舌的关系以及其临床意义。中国药店:www.ydzz.com
值得一提的是,心火亢盛证是药店药师很容易见到的,患者会出现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等症状,临床上常用导赤散(药店有小儿导赤片,组方比较类似)或黄连黄芩泻心汤来清心泻火。中国药店:www.ydzz.com
脾与口中国药店:www.ydzz.com
“脾在窍为口”是指人的食欲、口味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中国药店:www.ydzz.com
《灵枢•经脉》言:“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口腔接纳食物后,经咀嚼混入唾液,经胃的受纳腐熟和脾的运化,身体吸收、布散精微物质。因此,脾功能的异常会影响到口的功能(进饮食、泌涎唾、助发声、磨食物等),故《灵枢•脉度》中讲:“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味矣。”脾主运化,脾气健旺,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口淡乏味;脾虚生湿则纳呆、口甘口黏腻、舌苔厚腻而浊;若脾有伏热伏火,火可循经上蒸于口,发生口疮、口糜,《嵩崖尊生书》指出:“口疮口糜,皆源于脾,为脾热或脾火。”中国药店:www.ydzz.com
河北名医刘沛然先生曾经治疗一个刘姓妇女,口甜三个月,久治罔效,嘴里就像噙了冰糖似的,胸咽部不利,不时地嗳气,打嗝,食欲不振,不想吃东西,浑身酸懒没劲儿,肚子胀,有时候还发热,口水很多,但经化验检查均正常,尿糖和唾糖也都是阴性的。刘老认为,患者这是脾胃虚弱证,由肝木戕克所致,精气输于脾土,脾虚则脾胃之精微泛溢上呈于口,故口甜,给予健脾除湿的方药,如山药、白术、乌梅、天南星、半夏、茯苓等,三付药就彻底治愈了。中国药店:www.ydzz.com
笔者以前曾治过一个年轻小伙子,瘦高个,主要是长口疮,并且脸上也长了很多痘痘,不怎么想吃饭,睡眠也不好,多梦,还大便干燥,舌苔白厚。笔者认为这是脾胃积热证,给他用了清泻脾胃积热伏火的名方——泻黄散(藿香、防风、石膏、栀子、甘草),吃了三付,各种症状明显好转,又吃了几付后不仅口疮治愈了,痘痘也逐渐消失了。中国药店:www.ydzz.com
肺与鼻中国药店:www.ydzz.com
“肺在窍为鼻”主要是因为鼻为肺系的最外端,与肺直接相连,是呼吸出入之门户,气体交换之通道,所以称“鼻为肺之窍”。中国药店:www.ydzz.com
肺还兼司嗅觉,辨别香臭,并助发音。中国药店:www.ydzz.com
鼻的通气功能和嗅觉功能都必须依赖于肺气的宣发作用,肺气宣畅,则鼻窍通利,呼吸平稳,嗅觉灵敏;肺失宣发,则鼻塞不通,呼吸不利,嗅觉亦差。《灵枢•脉度》中讲:“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中国药店:www.ydzz.com
笔者曾诊治过一位49岁左右的男性患者,此人贩菜为生,每日3点多钟起床进货,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身体透支很厉害,外似魁梧实则免疫力低下,不慎着凉后感冒,经治疗,感冒症状基本缓解,但是嗅觉失灵了,闻不到任何气味,气短懒言,神疲乏力,精神萎靡不振,舌淡,苔白厚微黄,寸尺脉沉取微弱,两关脉稍有点滑,明显的阳气衰微,无力御寇固表,外邪郁结肺系不解,应扶正祛邪,宣发肺气,健脾和中,三付药后,患者因嫌中药及针灸花钱,不愿续用,遂遵照金元名医张从正的汗吐下三法的基本精神,灵活变通,改用胡椒面喷鼻取涕以代汗法,宣发肺气,治疗4天后,嗅觉恢复。中国药店:www.ydzz.com
肾与耳中国药店:www.ydzz.com
“肾在窍为耳”,耳司听觉,因此耳的听觉灵敏与否,与肾精、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中国药店:www.ydzz.com
《灵枢•脉度》中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只有肾精、肾气充盈,髓海得养,才能听觉灵敏,分辨力高;反之,肾精及肾气虚衰,则髓海失养,可出现听力减退,或耳鸣,甚至耳聋。中国药店:www.ydzz.com
人到中年以后,由于肾精及肾气衰少,则多表现为听力减退。临床上,医家常以耳的听觉变化,作为肾精及肾气盛衰的重要标志。有一个很有名的方子,现在已经做成了中成药,叫耳聋左慈丸,就是以六味地黄丸为基本方,再加上磁石、五味子等,补肾填精,治疗由肾精亏虚引起的耳聋、耳鸣效果很好。中国药店:www.yd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