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药因何配送难
【2013年08月上半月刊 总第156期】【作者:张凯东】【阅读量:76986】【大 中 小】【打印】
目前的基药招标制度存在的主要矛盾不是质量和价格,而是配送的及时性。中国药店:www.ydzz.com
2011年起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的基药招标配送制度,是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突破性改革和探索,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历史进步性,但不容回避的是,目前的基药配送制度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值得探讨分析并研究改革完善之道。中国药店:www.ydzz.com
基药配送遇阻力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目前的基药招标制度存在的主要矛盾不是质量和价格,而是配送的及时性。由于基药招标实施的是“一品一规一厂家”的政策,一旦某个品种出现问题,医疗单位很难寻找替代品种,会直接影响临床用药。那么,究竟什么原因造成了基药缺货呢?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一、低价竞标,限制发货。生产企业为抢占市场,往往会参与非传统市场的基药招标,而为挤掉竞争对手则不惜以低于成本价竞标。这种带有恶性竞争性质的行为,必然会带来种种后遗症。中标企业出于维价考虑,开给配送企业的是远高于中标价的“正常”市场价,而配送企业开给医疗机构的则是中标价,导致基药在配送环节出现价格倒挂;厂家为安抚配送企业会向其补差并支付配送费,成为亏损的最终承担者。厂家为减少亏损,同时防止配送企业向非基药市场串货,往往限制发货,长此以往就造成品种难以及时配送到位。中国药店:www.ydzz.com
二、市场波动,停产歇菜。品种单一、规模较小的中标厂家,在遇有因原材料涨价、药品降价等原因而出现价格倒挂情况时,往往无力维持亏损的局面,只得停产歇菜;而各地卫生部门又严格限制基层医疗单位网下采购基药,因而造成缺货。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三、捆绑销售,爱买不买。对厂家而言,目前的基药招标模式成了一场一劳永逸的攻坚战,一旦中标,就意味着获得了一省的基药市场,立刻麻雀变凤凰,反而成为了配送企业的“上帝”。有些厂家便籍此采取种种措施追求“利益最大化”,例如在提供基药的同时捆绑销售一些滞销品种,使配送企业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最终导致品种难以保证供应。中国药店:www.ydzz.com
四、瞬间膨胀,无力保障。当前的基药招标往往就是拼价格,一些小厂家由于种种原因反而占有一定优势,中标的概率较大。但中标产品,尤其是输液产品等供应一省的临床应用,用量极大,在市场瞬间膨胀的情况下,小厂家的生产能力显然难以保障足量供应,而转产扩产也不是朝夕之功。中国药店:www.ydzz.com
解决之道中国药店:www.ydzz.com
面对基药配送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该如何改革完善呢?笔者据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条思路。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一、全线监督,确保配送。目前各地卫生部门都在监督配送企业的三天到货率、品种满足率等指标。配送不及时的板子都打在配送企业身上,但配送企业只是供应链条上的其中一环,生产厂家才是配送的源头,上游无水,怎能要求下游成河?笔者认为,须同时考核厂家送货的及时性,把配送企业与厂家之间的业务往来纳入省招标平台。配送企业向厂家点货,厂家必须及时发货,配送企业收到后及时发到医疗单位,在此过程中借助信息系统自动记录两次配送时间,并作为下一步招标改标的依据,从而实现全线监督,确保及时配送。中国药店:www.ydzz.com
二、设置替补,良性竞争。对用量大、基层医疗单位必不可缺的品种,建议可以实施多中标政策,即选择一家中标后,可设置一到两家替补厂家。配送厂家应首选一标品种,若一标不能及时到位,配送企业经医疗单位同意,可在系统中取消订单,转而采购二标品种。这样既可在供应厂家中形成良性竞争,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恶意低价竞标的行为。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三、动态调整,优胜劣汰。以上两点若能实施,那么各中标厂家与配送企业的供应服务表现就一目了然了,省招标平台可以每半年设置一个窗口期进行调整,淘汰服务差的中标厂家或配送企业,及时补充新鲜血液。而出现药品价格大幅波动情况时,也可以由中标厂家或未中标厂家在窗口期提出重新竞标申请,使得基药价格能够反映市场真实形势。中国药店:www.yd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