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杂志 >中国药店(上半月刊)> 每期关注

中国药店(上半月刊)封面

点击查看
2025年04月 总第325期
按时间查阅:
按分类查阅:

中国药店(下半月刊)封面

点击查看
2015年12月 总第213期
按时间查阅:
按分类查阅:

健康社区杂志封面

点击查看
2013年10月 总第082期
按时间查阅:
按分类查阅:

电子处方的“生产中心”

【2017年07月上半月刊 总第232期】【作者:周玉涛】【阅读量:62395】【 】【打印



  电子处方在破冰“处方外流”方面,正崭露出其巨大的潜力——通过多种路径实现自医院向零售终端的传导。中国药店:www.ydzz.com

  记者近期到广州出差,发现广州的互联网化程度颇高,当之无愧互联网重镇的称号。仅以就餐为例,从点餐到支付全部实现互联网化操作,“扫一扫”已经替代了繁冗的人工操作。既然互联网技术(或信息技术)已经具备支持完全无纸化办公的基础,就不该扭逆这一趋势,诊疗活动也如是。中国药店:www.ydzz.com

  电子处方作为诊疗活动互联网化的重要产物,理应与时代发展同步,但囿于政策的严谨性、医疗的特殊性,发展却始终落后于“大众行业”半步。当前,电子处方被赋予了承载医药分开的厚重使命,且不知这能否成为电子处方实现骐骥一跃的契机。中国药店:www.ydzz.com

  当然,我们并非否定电子处方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尤其在破冰“处方外流”方面,正崭露出其巨大的潜力——通过多种路径实现自医院向终端的传导。中国药店:www.ydzz.com

  实体医院:政策倒逼下的“作为”中国药店:www.ydzz.com

  实体医院现在的日子并不好过。国家采用倒逼的策略推动医药分开,去年前后出台了药品零差率、医院药占比、医保支付价等一系列具有明确导向性的政策,使得医院不得不对药房忍痛割爱。尽管无法评估这是否能够构成驱动医药分开的充分条件,但至少这样的开端给了我们广阔的想象空间。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今年年初,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珠江新城院区将成人门诊药房移出医院,患者在看病后,可在院内缴费或不缴费直接打印处方单,持处方单、诊疗卡(或凭诊疗卡号)就可以在院外的大众医药妇儿中心店或其他药店取药。这样一则案例表明,处方外流在医药分开的政策牵引下必然成行。中国药店:www.ydzz.com

  医院真的甘于忍耐温水煮青蛙般的绝望么?电子处方或许能够成为其实现自我救赎的重要路径,更重要的是,这段短暂的路程或许能够帮助医院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中国药店:www.ydzz.com

  由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发起的网络医院是最早被认可的互联网诊疗方式,应用场景极为简单,通过设置于终端门店的视频设备建立医生与患者的关联,双方充分交流后生成处方,并通过QQ或邮件方式实现处方的转移。广东省网络医院模式曾经在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但该模式固有的缺陷造就了其相对惨淡的现实。中国药店:www.ydzz.com

  近期在成都、西宁、海南等全国多地进行的电子处方试点,大都为广东省网络医院模式的迭代,主要区别在于,改以往“一对多”的模式为“多对多”,但不争的事实是,凭着低廉的诊疗费用无法激发医院医生的积极性,由是恶性循环导致模式的缺陷被放大。中国药店:www.ydzz.com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内最早参与互联网医疗的医院之一,其目的在于推倒医院的围墙,使诊疗可以在线进行,故其定位为“打造线上院区”。其与药品经营配送企业合作,如在线诊疗过程中发生处方行为,则可由专门物流配送药品至患者家中。中国药店:www.ydzz.com

  实体医院大都以医院为主体、通过远程医疗方式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而远程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处方,则经数字化传输手段交给药品零售企业,患者可在门店静等取药或享受送药上门。中国药店:www.ydzz.com

  互联网医院:寻找“现金流”中国药店:www.ydzz.com

  由第三方企业筹建的互联网医院已经成为与实体医院平行的诊疗机构,其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方式重新梳理和优化就医处方流程,与传统医院相比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但不足之处同样明显。中国药店:www.ydzz.com

  第一,病种单一。为数不少的互联网医院在设立之初便笃定“复诊”业务,今天看来是与国家的政策导向保持一致,此外能够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诊疗的疾病也多集中在慢性疾病。中国药店:www.ydzz.com

  第二,医生属地性不强。互联网医院作为医生资源的交互平台,通常会吸纳极为广泛物理范围内的医生,因而多会出现本地患者搭配异地医生的情形,我们讲,医疗既是诊疗行为,又是情感活动,易造成不良的用户体验。中国药店:www.ydzz.com

  真实的情况是,互联网医疗正大面积遭遇生存困境,究其原因在于其业务本身远离“现金流”,需要看资本的脸色生存。因此,互联网医疗具有最迫切的需求与药品零售企业进行合作。中国药店:www.ydzz.com

  (1)微医集团。微医集团采取“互联网医疗专区”的形式与零售药店开展合作,其商业逻辑在于,帮助零售药店华丽转身为“分钟诊所”,从而通过诊疗拉动药品的销售,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中国药店:www.ydzz.com

  微医集团的做法代表了当下互联网医院的主流模式,它通过与药品零售企业的嫁接,实现电子处方“点对点”的传输,从而形成“药+诊”的服务模式,目前发展的瓶颈在于,无法找到与上游工业企业的衔接点。中国药店:www.ydzz.com

  (2)健客网。健客网是国内医药电商领域的佼佼者,同时于去年年初宣布正式加入互联网医院阵营,由此形成自身体系内的医和药的闭环,其商业场景为:健客医生生成处方—处方传输到健客网各应用端口—健客网及其实体门店对处方药品和OTC药品进行分类处理。中国药店:www.ydzz.com

  此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覆盖了诊疗行业的全程,能够满足用户的一站式诊疗购药需求,同时电子处方在其内部信息系统中建立通道更显安全和顺畅。中国药店:www.ydzz.com

  对于健客网来讲,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在于应对政策的多变性,一方面根据未出台的互联网医院征求意见稿,互联网医院“由虚转实”,需要完成对实体医院的收购或深度合作,另一方面奈于网售处方药政策迟迟未能出台,需要自建零售药房,只是其运营思路可能与实体零售药房完全不同。中国药店:www.ydzz.com

  居间企业:掘金电子处方流转中国药店:www.ydzz.com

  除互联网医院外,行业内其实还活跃着一批企业,他们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电子处方的数字化存储,从而方便患者携带。当患者携带电子处方到达其合作门店时,后者经由配套工具使电子处方重现,从而完成整修药品交易过程。中国药店:www.ydzz.com

  这种电子处方的流转方式,多见于单品价值较高的DTP产品,因此有着相对固定的发展规律,第一要求较强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与上游生产企业深度合作、资源互补,第二要求具有相对完善的药品零售网络。腾讯+上药云健康的组合正是这样一种方式,整个交易过程中,上游企业的医药代表需要深入医院进行“公关”,待医生开具处方后,由第三方企业进行转换、传输和重现,最终实现完整交易。中国药店:www.ydzz.com

  此外,以第三方身份加入电子处方的分流战中的,还有一类企业,其通过与各相关方合作,建立电子处方信息共享平台,如近期广西梧州红十字医院与易复诊合作,腾讯与上药云健康开展合作,以及此前京东联合淄博市政府主管部门、药品零售企业以及医院合作,其目标均在于建立起具有足够的样本量的数据库,从而为今后的数据研究贡献力量。事实上,电子处方信息共享平台正是目前行业亟需解决的痛点,但目前碎片化的建设恐怕还无法与未来真正的趋势联系在一起。中国药店:www.ydzz.com

  对第三方企业而言,如何找到具有实力的上游工业企业并建立深度合作,系其生存的最大挑战。另,其功能模块相对单一,易与其他电子处方流转平台产生重合,最终易形成被并购的结果。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相关阅读
·从卖产品到做生态,经销商转型求生 [2025-03-06]
·一场颠覆医药营销模式的变革 [2025-03-06]
·“码”上追溯:执行段的进展与挑战 [2025-03-04]
·反垄断新规下,药品控销何去何从 [2024-10-25]
·松清嘉来助力中小药局调剂辅助项目 [2024-10-25]
·反垄断新规下,药品控销何去何从 [2024-10-08]
·河南中邮大药房,“药店+寄递+金融”新范式 [2024-09-06]
·百果园,数字化赋能全产业链 [2024-08-13]
·困局下,如何重塑专业药房价值 [2024-08-13]
·在线刷医保加速,药店的隐忧与挑战 [2024-08-13]
·奥乐齐:以“人”为本,打造本土化新模式 [2024-08-11]
·强监管下,药企“双重奏” [2024-08-11]
·同仁堂股份:供零合力,续写御药传奇 [2024-08-01]
·数字化再造德生堂 [2024-05-09]
·处方外流的堵与疏 [2024-03-13]
·处方外流:“拖不得”也“急不得” [2024-03-13]
·2024药店经营新趋势 [2024-03-04]
·蛋白粉:新政之下乱象与破局 [2024-03-01]
·今天的面包与明天的奶酪 [2024-03-01]
·全病程管理,提升专业药房私域流量黏性 [2024-01-26]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