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字号 】【打印】【关闭
A211:张鹏杰(92分)
发布时间:2009-11-13 13:11:01   点击: 7536次
  药店基本情况:该药店为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药房,经营面积500平米,月均销售240万元,员工40多名,经营品种6000余种,日均来客数1500人次,客单价50元左右,毛利率20%左右,毗邻高校和车站,周围小区较多,周围有三甲医院4家,品类较为齐全,主要竞争对手为老百姓大药房。

  调研分析:该药房为典型的社区平价药房,采取多元化经营,有成熟的药妆经营模式,开放的货架及推行的差半步服务,给顾客充足的自由选择空间;各省地图的展示,更能给外地顾客一种温暖的亲情感;实行会员制管理,经营成功。无论是选址、服务和差异化经营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尽管该店效益不错,但经调研分析后我认为该药房在以下方面应做改进。

  对该药房的建议:

  1、商品管理方面:

  (1)加强高毛利优势品种的引进和销售,调查了解到该药房高毛利品种较少,且此类商品的销售意识淡薄。高毛利品种也全部是国家正式批准生产的,其质量和疗效是能够保证的,只要加强员工业务知识的培训,合理推荐,高毛利品种也能成为你的商圈内的“品牌”,能够提升你店的毛利率。根据经验,按北太平庄药店的销售额,毛利率达到28—30%之间较为合理。

  (2)加强对高端产品和新特药的引进。药房商圈消费群体消费能力较高,对高端产品的需求也会相应大,但观察发现,除中药外,成药的贵重品种较少,而且陈列不够到位;另该店毗邻车站,外地来客相对较多,对自己本地买不到的新药特药来京购买的需求也相对较大,因此应引起重视。

  (3)商品价格:作为平价药房,该药店的价格优势突出不太明显,对价格敏感品种的重视程度不够。该药店应拿出100个左右销量大、品牌大、价格敏感的品种做好竞争药店的调查工作,保持超低价格品种的销售,不仅销售额增加,毛利也会相应上涨。

  2、卖场管理方面:

  (1)陈列较为混乱,不能与标牌及品类相对应,不够美观。如:复方羊角颗粒、清热散结胶囊、金水宝对应止咳平喘类;曲美和澳曲轻归属补益类等。不仅不符合GSP标准,还对品类管理和消费者的选择便利性造成影响。从美观角度讲,应以右低左高为基础,做到整齐划一,丰满美观。

  (2)门口堆头及货架端头的利用;一入门口是顾客的第一磁石点,应以陈列季节性品种、畅销品种和高毛利品种为主,而不是陈列像腊肉、金针菇等食品;货架端头更是空着没有利用,属于资源的浪费。

  (3)计生用品的陈列位置太隐蔽,位于里角处,不利于该类消费群体的选择。计生用品应摆放在易拿取的地方,适应计生用品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该店毗邻高校,据相关媒体数据显示;高校学生对计生用品的需求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调整得当,该类产品的销量会增加40%以上。里角处应陈列颜色鲜艳、包装较大的保健品礼盒。

  (4)橱窗的陈列:橱窗陈列较为随意,没有充分利用好,应该利用橱窗展示药房的良好形象,尽量做到美观大方且通透。

  3、会员的发展及会员日宣传工作:

  据店经理介绍,该药店实行每月2次的“会员日促销”,其会员日增长幅度为150—180%,我认为增长幅度太小,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办理会员数量太少(仅800名),和会员日宣传工作的缺失(仅短信宣传),在办理会员卡上,要“制定任务、全员办理、免费发放(不要再收费)、深入小区”迅速壮大会员群体;在会员日宣传上要短信结合海报(短信替代不了海报,利用与小区的合作建立用药知识宣传栏,宣传会员日和用药知识),店内条幅悬挂、灯箱展示、店员宣传、录制宣传广播、LED滚动,全方位制造视听效果,以我公司经验,会员日销售额增幅300%以上。

  4、员工管理方面:

  加强员工的仪容仪表和服务礼仪的培训及检查工作,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员工穿着较为随意,鞋子没有统一,帽子更是有的戴有的不戴,甚至还出现依靠柜台现象,据店经理介绍周围小区居民多为知识分子,该类消费人群对形象的要求更为严格,所以更应重视,良好的员工形象能有力的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以适应店经理的品牌化建设。

  5、加强与医院的合作,搞好“关系营销”:

  可多与医院的大夫尤其是中医科大夫联系,给予提成制,提升中药的销量。实验证明,做好“关系营销”可提升中药销量100%以上。

  6、由于医改政策的影响,药店还应做好应对措施适应未来的发展:

  (1)还需要加强非药品类的目标,应以健康产品为经营,但是应该对经营定位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应以健康产品为主,做好品类的选择,及目标人群定位比如:孕婴产品、糖尿病食品、老年人保健用品、护眼品种等的经营、做到某一类品种的龙头,如能成为该地区某一类品种的代理就会更有优势,使顾客一想买该类产品就能想到该药店,而非像现在一样,多元化只是多元化了,没有明确的经营主题,又与药店关系不大,调味料、腐乳、熏肉等都在经营,与超市无异,但又达不到超市的规模与品种,反而不伦不类。

  (2)如有能力,可发展对社区医疗的托管工作。社区医疗在未来的医药改革发展中会占有相当重的份量,药店可尝试形成一种“药店+社区”的发展模式,就如以前的“药店+门诊”模式。提升处方药品种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