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未来:健康管理和人工智能

【2014-08-07】【来源:第一药店财智】【阅读量:66338】【 】【打印



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1
  梳理可穿戴设备发展史,会发现自从计算机开始诞生和普及,可穿戴设备的进化史基本成为一部计算机穿戴化的历史,从过去到现在,人们变着花样地将计算机以各种特定方式集成于人类的身体或服饰上。但如果只是将电脑不断压缩大小后再让人们佩戴在身上,恐怕并不能真正满足人类的需求——我们需要更为定制化的服务和帮助,而不仅仅是拥有一台迷你电脑。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不论是手表、眼镜又或是别的形态的可穿戴式计算机,在硬件发展上都具备一定的趋同性——在续航、无线连接传输、屏幕控制等方面寻求性能的飞跃;而更多的竞争就来自于可穿戴计算机所能为用户提供的软件与服务——不论是硬件制造商进入软件开发领域,亦或是第三方开发团队,如何获得并利用用户数据从而为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成为了赢得用户的重中之重。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具体地说,从外形上,可穿戴式计算机设备已由早前体积较大的背包、头盔,发展到了今天常见的手表、眼镜、首饰。而科研人员也正在研发更为微型的设备,力求对人类外观“零妨碍”,比如安装芯片的衣服,隐形眼镜,甚至可以植入人体内的芯片,体积的缩小意味着人类与机器的一体化进程不断前进,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将成为可体感的互联网入口。而这种变革同时催生了周边生态的全面变化。中国药店:www.ydzz.com

  催生生态升级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从硬件上看,可穿戴设备需要配置更为高效、小巧的高容量电池,从而为设备提供长久电力;相应地,充电技术也有待革新:不知道传说中的iWatch将带有的无线充电技术与太阳能充电是否会带来行业内的革命;更小、更薄却更清晰的显示屏幕需要不断刷新用户的观感及人机交流体验;指令输入除了触屏点击输入,语音输入,还应该更为人性化、自动化,实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指令输入。另外,内核处理器的冷却速度、微型传感器的敏锐程度、无线连接与传输的精准性与稳定性等基础硬件的性能都需要实现质的飞跃。不难理解,用户体验的舒适度上升无疑是可穿戴设备大规模进入人类日常生活的前提标准。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从软件与服务上看,人们期待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联网数据搜索、实时监控数据等手段更为了解用户,想用户所想,甚至提前于用户所想,为用户遇到的问题或特定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一旦具备这样真正人工智能的可穿戴设备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许多行业都将会打开全新的发展局面,医疗行业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