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实施14年来,近日终于迎来首次“大修”。3月3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正式发布新版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业内人士认为,新版条例的实施,意在“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同时对第三类器械的定义更加宽泛,使得政府对于某些产品具有比之前更大的生杀大权。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全产业链监管中国药店:www.ydzz.com
近年来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猛,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但整体产业结构松散、集中在低端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始于2000年的针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宏观监管条例,逐日不能再适应情势的需要。中国药店:www.ydzz.com
新版的条例中,不仅在“上市前”监管中,重点监管高风险产品、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而且在“上市后”监管中,增设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再评价和召回制度,监管触角遍及整条产业链。条例将医疗器械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四个环节统一纳入到监管范围,通过规范许可,增设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注册医疗器械的再评价、医疗器械的召回等制度。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种类多、跨度大,小到压舌板、口罩,大到核磁共振仪器等各种类型的诊疗设备,各种产品风险差异大,既有直接影响生命安全的植入性器械,也有对身体健康没有直接影响的辅助器械。国务院法制办教科文卫司司长王振江认为,“医疗器械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既要对其实施严格管理,又不能‘一刀切’。现行医疗器械监管条例分类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有些措施没有体现分类的差异性。”国家食药监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也公开承认,“此前对高风险产品监管不够,对一些低风险产品监管该放开的没有放开,企业负担较重。”中国药店:www.ydzz.com
分类监管中国药店:www.ydzz.com
值得注意的是,与14年前的旧条例相比,现行条例规定了16项行政许可,修订草案不仅没有增设新的许可,而且结合历次行政许可清理,共删掉了7项行政许可。除了取消第二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审批、取消医疗机构研制医疗器械审批、取消第三类医疗器械强制性安全认证,缩减了第三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审批范围。中国药店:www.ydzz.com
条例中专门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将医疗器械按风险从低到高分为一、二、三类。对第一类医疗器械施行产品备案管理,第二类医疗器械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管理、第三类医疗器械由国家食药监总局实施产品注册管理。同时,放开第一类医疗器械的经营,对第二类医疗器械的经营实行备案管理,对第三类医疗器械的经营实行许可管理。其中,第三类器械的定义明确为,“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或对人体具有较高的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中国药店:www.ydzz.com
医械监督管理条例首次大修 触角遍及产业链
【2014-04-03】【来源:南方都市报】【阅读量:56423】【大 中 小】【打印】
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1页
![]() |
相关阅读 |
· | 医疗器械产业将迎招标降价新考验 [2014-04-17] |
· |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为医械上了安全阀 [2014-04-08] |
· | 解读医疗器械监管新模式 加快创新审批步伐 [2014-04-01] |
· |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将发 或掀并购高潮 [2014-03-24] |
· | 医疗器械也“下乡” [2012-03-27] |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