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中成药“花大力出国门”值不值?

【2014-02-27】【来源:科技日报】【阅读量:61450】【 】【打印



本文共3页 当前为第1
  中药产业国际化是许多中药企业的梦想。在中医药国际化的路途上,中国的医药企业取得了一些成绩,2012年,“地奥心血康胶囊”以治疗性药品身份通过荷兰药品评价委员会的批准,获得该国上市许可;2013年,血脂康胶囊通过了美国FDA的二期临床试验。这些标志着我国中药企业开始进军国际市场。中国药店:www.ydzz.com

  然而,一年过去,血脂康胶囊何时通过三期临床尚是未知数,在国外上市的地奥心血康胶囊销售量并不大,中成药在国外销售模式大部分属于代理制,不能独自经营,没有品牌,在海外销售遇冷。一些中药企业老总纷纷盘算,“花那么大的力气冲出国门究竟值不值?”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中药国际化困难重重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中医虽然传播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普遍难以打入国际医药的主流市场,大部分只能在华人的圈子里使用。西方人用西药的模式理解中草药,很难理解中医的理念,而这种理念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成为中药走向世界的障碍。中国药店:www.ydzz.com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有中医类医疗机构3300多所,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兼容,中医药标准模糊、功效模糊、含量模糊、副作用模糊等原因,造成中医药国际化道路仍“屡屡碰壁”,难以被国外接受。中国药店:www.ydzz.com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以及中药产业固有的短板,成为我国中药国际化的障碍。中国药店:www.ydzz.com

  各国对中药产品的监管政策趋严。欧盟自2011年起开始实施《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中成药要进入欧洲国家,除需在欧盟地区使用15年以上、在中国使用30年以上并提供相关证明外,还必须申请许可。而许可的前提就是对中成药中的每一个成分进行检验。日本、韩国等在中药材饮片、提取物方面提高了检测标准,有些甚至过于苛刻。这些导致我国中成药出口受挫,制约了我国中成药国际化进程,甚至一度在英国等地行医的中医师“无药可用”。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中药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以来,我国中药产品都是凭借成本优势向国际市场输出原料型产品,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和汇率成本的增加,出口产品的成本优势逐渐弱化,削弱了我国中药产品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中医药在现代化发展及国际化进程中创新意识不足、国外专利申请很少、中成药出口难、中药材品质识别难,中医药国际化面临重重困难。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相关阅读
·资金短缺绿色壁垒层出 中药国际化险阻重重 [2014-06-27]
·中成药跨出国门咋就那么难 [2014-06-04]
·中成药:现代化比国际化更紧迫(下) [2014-01-22]
·中成药:现代化比国际化更紧迫(上) [2014-01-14]
·中成药降价预期逼近 大品种以量取胜 [2013-12-20]
·英国明年4月全面“封杀”中成药 [2013-11-29]
·我国中成药出口只占世界份额5% 标准偏低 [2013-11-26]
·中成药:深挖药店潜能 [2013-10-28]
·中成药频爆安全问题 外企或趁机做空抄底 [2013-09-26]
·中成药:延续辉煌需跨两道坎 [2013-06-24]
·中成药评价征途方始 [2013-06-20]
·发改委再次降价或致低价中成药退市 [2013-05-13]
·中成药:政策造就繁荣 [2013-02-26]
·标准缺失 我国中成药缺少创新产品 [2013-01-25]
·多重优势构中成药堡垒 独家品种优势大 [2012-11-22]
·日韩狂吞国际中药七成市场 华企仅5% [2012-04-18]
·药品降价“误伤”传统优质中成药 [2012-01-12]
·双重压力考验中成药行业 新药或成企业利润来源 [2011-05-31]
·发改委第27轮降价 品牌中成药陷“四面围城” [2011-04-15]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