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药价改革前奏

【2013-11-08】【来源:医药观察家】【阅读量:74392】【 】【打印



本文共4页 当前为第1
  多年来,我国进行了数次药价改革,但收效甚微。日前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巡视员郭剑英透露药价改革欲从三方面“简政放权”,业界对此各有看法;或许,对现行的药价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在取消最高价限定上,并不能简单理解为把药品完全交由市场定价。中国药店:www.ydzz.com

  本期主持:马莎莎中国药店:www.ydzz.com

  特邀嘉宾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从左至右依次为:中国药店:www.ydzz.com

  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局副局长、中医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徐毓才中国药店:www.ydzz.com

  四川旺林堂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旺林中国药店:www.ydzz.com

  本报特约观察家、安徽丰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廉保华中国药店:www.ydzz.com

  西安高科陕西金方药业公司营销总监 侯崴中国药店:www.ydzz.com

  现状分析中国药店:www.ydzz.com

  政府管太多?——削弱行政力量管控中国药店:www.ydzz.com

  本报:在您看来,目前药价管理中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对此,有观点提出,“政府管太多”是最根源的问题,您如何看待?中国药店:www.ydzz.com

  廉保华:在我看来,当前我国药价问题突出表现在结构性不合理上,一些进口药、单独定价品种有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利润,一些国产药却逼近甚至低于生产成本。而由于政府定价,高价药品价格下不来,低价药品的最高限价又是数年前制定的。近些年随着材料及人工成本的上升,生产企业难以为继,一些低价、疗效好的药品反倒逐步退出了市场。中国药店:www.ydzz.com

  赵旺林:我觉得主要出现了两种极端现象:一是虚高型,企业有足够的操作空间给医疗机构、招标采购等部门相关环节高额回扣;二是虚低型,在“唯低价是取”的招标政策下中标价虚低。而导致极端现象的核心原因正是药价管制,其使得价格竞争机制完全失灵,医药行业无法实现优胜劣汰。中国药店:www.ydzz.com

  侯崴:确实,药价管理存在的最大问题还是政府管控性太强。事实上,政府对市场、企业、医院及流通领域的情况了解得并不透彻,且各地差异大。在此情况下,政府监管容易出现管理不到位、不合理现象,甚至导致市场垄断,由此引起企业、消费者各方的不满。因此,我认为,政府该管的要管,不该管的就不要管,让价格调控机制回归市场。中国药店:www.ydzz.com

  徐毓才:药价是国家发改委十几年来最为纠结的事情之一。在药价形成方面,先后实施过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企业自主定价等定价办法,也采取过市级、省级药品招标,一直坚持“最高限价”;在药品加成方面,采取过固定加价率、差别差价率,同时对高价药品也施行最高加价额,至今,又开始实行取消药品加成。然而,新医改四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旧,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药价混乱。有人认为,药价管制失败是十几年政府管制的结果。在管理药价这个老大难问题上,政府这只大手似乎很无力。中国药店:www.ydzz.com

 1 2 3 4 下一页 关闭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