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基药配送,难!

【2013-06-17】【来源:医药观察家】【阅读量:88579】【 】【打印



本文共4页 当前为第1
  基药制度自实施以来,配送问题一直是行业的一个“心病”——配送模式多种多样,配送标准不明确,配送企业利润过低,资金链条容易断裂等问题阻碍着企业的发展。而日前相关企业在新疆地区配送率不达标的消息,更是再一次将业界的目光集中于基药配送难的问题上。在业内专家看来,此难题的根源在于制度不完善,要彻底解决尚需时日。中国药店:www.ydzz.com

  本期主持:张蓉中国药店:www.ydzz.com

  特邀嘉宾(以下排序不分先后)中国药店:www.ydzz.com

  江西飞狗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海明中国药店:www.ydzz.com

  深圳药学会理事长、深圳市深业医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晓勇中国药店:www.ydzz.com

  四川医药商业协会副秘书长、四川八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李长山
中国药店:www.ydzz.com

  模式繁多,企业利润过低中国药店:www.ydzz.com

  本报:基药制度自2009年实施以来,配送方面的问题一直广受关注,目前普遍采用的基药配送模式是怎样的?各地区有何区别?中国药店:www.ydzz.com

  黄海明:目前的基药配送模式并没有定型,但基本上都沿用了安徽“生产企业第一责任人”的模式。不过,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医改推进程度不一等因素,各地具体配送模式也存在较大区别。以江西举例,2009年基药制度刚实施时,江西省所采用的是“2+1”模式——政府从符合省级配送报名条件的企业中选择10家入围企业,每个设区市在入围的企业中,评审出3家中标企业,其中,省级配送企业2家,市级配送企业1家。这种模式导致其他也能达到要求的企业失去配送资格,有失公允。所以2010年下半后,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软硬件要求保持,但名额不再设限,现在,获得配送资格的企业已达到一百多家。中国药店:www.ydzz.com

  刘晓勇:如黄总所言,每个地区的模式都有所不同,比如在深圳的模式便是:首先经过广东省阳光采购平台,招标有资质的企业,然后由生产厂家自主选择4家配送企业进行某个区域的配送。但个人觉得这种模式还是有一定的行政干预意味,因为毕竟市场、区域、网点等的配送情况和习惯都有所不同,如果政府强行规定某家企业配送某个区域,往往容易造成很多与市场不相适应的问题,无形之中也增加了配送企业的成本。中国药店:www.ydzz.com

 1 2 3 4 下一页 关闭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