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中药材制假新特点,业内人士建议,应继续加大打击力度,并注重制度和标准建设,从根本上遏止中药材制假泛滥。对此,国家有关方面应尽快摸清家底,根据药典,科学制定中药材行业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推广溯源体系,同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一是建立明确的行业标准。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一些业内人士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尽快组织专家,指定标准化的质量等级标准,并强制性明确中成药生产企业的用药等级标准。改变长期以来依靠“老药工”“望闻问切”式地选药,也切断企业以次充好的后路。中国药店:www.ydzz.com
伊厦成都国际商贸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寿建鸿建议,从种子、种植、采收、加工、包装、运输、储存应当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标准,这样才能更科学地规范中药材的生产和销售。据介绍,伊厦成都国际商贸城股份有限公司和成都中医药大学正在合作制定中药材的标准。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制定完一种道地药材的行业标准大约需要花费10万元至20万元,如果国家准备对5000多种中药材进行标准划定,总计花费约10亿元。“虽然10亿元支出看似非常巨大,但国家可根据中药材的地理标志地进行划分,由中央、省、市三级财政共同担负。同时,可以引进中药生产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实现多赢的局面。”中国药店:www.ydzz.com
二是建立质量追溯机制。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从流通环节分析,专家认为,为了更好地规范中药材市场,避免制假售假行为,关键还在于建立起一套溯源体系,并出台政策“硬杠杆”,要求制药企业、药店、医院等机构采购中药材时,都必须选择能够溯源的药材。业界呼吁尽快推广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企业天士力(600535,股吧)集团董事长闫希军说,GAP启动至今已12年。但至今全国只认证了51个品种,59家企业,以及66处中药材生产基地。而中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品种约有360种这意味着按目前速度,完成这项工作至少还需60年。不仅如此,部分已认证的企业及基地甚至出现了“回潮”。中国药店:www.yd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