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以药补医何以变身“以药捐医”

【2013-01-21】【来源:健康报】【阅读量:95785】【 】【打印



  导读:或许有人认为,虽然以药补医仍然存在,但不管谁来补医,药品零差价终归意味着患者将从中得益,至于药商对医院的返利,也毕竟不再由患者来承担。中国药店:www.ydzz.com

  近期,苏州药商称当地医改试点的医院要求其按销售额5%到20%的比例返利。部分药商以捐款名义缴纳费用,当地的慈善基金会作为药商向医院交钱的中介。公开资料显示,政府统一安排了医院和药商的谈判。吴江区某医院工作人员称:医院向药商要钱,是因为政府拨款不足。(12月19日《中国广播网》)中国药店:www.ydzz.com

  本以为推行药品零差价之后,不再有药品加成的获益,以药补医理应水到渠成的得到破除。不曾想,正如人算不如天算,计划赶不上变化,看似毫无漏洞与破绽的药品零差价政策,现实中却再度遭遇轻松破解。不难设想,当原本直接的药品加成,被间接的以药商按销售额5%到20%比例返利,且为了遮人耳目,返利被披上了“捐款”的外衣。不难看出,表面上被取消的以药补医,实则不过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最终仍然是换汤不换药。中国药店:www.ydzz.com

  或许有人认为,虽然以药补医仍然存在,但不管谁来补医,药品零差价终归意味着患者将从中得益,至于药商对医院的返利,也毕竟不再由患者来承担。如此看来,尽管“失之东隅”的药品加成被“收之桑榆”,但药品零差价至少让患者成了受益者,也总算是聊胜于无。表面看来的确如此,但假如认为公众会从这样的药品零差价中受益,显然是一种误读。中国药店:www.ydzz.com

  事实上,乍一看来,补医便成了药商的直接返利,但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药商对医院的返利,当然不会来自别处,而只能来自药品销售的收益,而为了能支付这笔达到销售额5%到20%比例的返利额,必然意味着在原本药价的基础上要增加相应的比例。由此可见,从“药品加成”到“药商返利”,最终为养医埋单的——仍然是患者。中国药店:www.ydzz.com

  应该说,从“药商返利”到“以药捐医”,各种补医手段可以说“智慧”无穷,令人眼花缭乱。不过,之所以破除以药补医,总是遭遇拆招解招,是不是全怪医疗机构从中作梗、阻挠,甚至钻政策空子呢?答案恐怕同样是否定的。正所谓“存在即合理”,无论是医疗服务的硬件投入,还是医护人员的诊疗技术之类的软件成本,医疗服务的供给,当然需要“养”。否则的话,如果要求医疗机构只管满足服务需求,却对医疗服务的成本与投入顾左右而言他,最终的结果,恐怕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必然是为了“养医”而不择手段四处开源。从这个意义上说,围绕“养医”而生的各种乱象与“智慧”,根本正在于养医本身缺乏财政与机制上的保障。而当“养医”的算盘无论怎么打,最终都只能是落在患者的头上,由患者承担时,不仅加大了患者的医疗成本与负担,同样也是当下医患关系紧绷的一个重要制度根源。中国药店:www.ydzz.com

  当以药补医变身“以药捐医”,最需质疑的恐怕还不是医疗机构不择手段寻求开源,而是“医由谁养”这一最基本制度前提为何迟迟难于落实。而缺失了这一前提的破除以药补医,注定只能是徒具形式,而一旦“养医”之需不得不与其他利益方结盟才能实现,患者的利益被让度甚至出卖,更将在所难免。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