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用“乌龙”形容“弄错了”或“子虚乌有”的事情,这一颇具娱乐性且戏剧性的词语,“毫无征兆”地扣在了千年古方六味地黄丸头上——近日,一篇两年前的论文被某“热心”网友发现,根据其中出具的相关数据和观点,此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国内部分产地的六味地黄丸存在铅、镉和铜元素不同程度的超标问题”,此举即刻引起轩然大波并将六味地黄丸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而正当业界内外对此争议不断之时,论文作者却表示“原文数据出错,将进行更正”。中国药店:www.ydzz.com
由此来看,六味地黄丸的确像是被“无辜”卷进了一场“乌龙事件”,然而推开此扇所谓的“门”,探究其背后所隐藏的“猫腻”,国内中药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普遍超标的事实再一次引起业界的担忧,也因此有人将矛头直指“目前国内中药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基本空白”的问题上…中国药店:www.ydzz.com
标准相对缺失中国药店:www.ydzz.com
既然是乌龙事件,我们原本只需看完热闹三两散去既可,但当戏剧“无意”暴露出某种社会现实,我们关注的焦点便不再是事件本身的对与错,是与非,而是此扇“门”后更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上海海虹实业(集团)巢湖今辰药业有限公司质量部经理李晓晔看来,“我们更应该客观公正地看到其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中国药店:www.ydzz.com
事实上,此事件之所以能引起业内外众多“共鸣”,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国内中药材重金属超标现状的普遍和严峻。“如果对国内中药材或中成药进行重金属检测,可能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云南云河药业有限公司质量技术总监刘德全表示,虽然此事是由一个错误数据引发,但对国内众多其他中药品种而言应该也是一种警示。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从历史来看,2011年3月和10月,香港卫生署曾两次查出内地中成药重金属含量超标,并分别进行了召回。据统计,近三年来,香港共发生15宗中成药重金属超标事件。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超标已成为影响中药质量与信誉、阻碍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中药总出口额仅占世界植物药销售量的1%左右,这与我国“中药大国”的称号明显不符。中国药店:www.ydzz.com
探析六味地黄丸“超标事件”背后
【2012-12-06】【作者:张蓉】【来源:医药观察家】【阅读量:104856】【大 中 小】【打印】
本文共3页 当前为第1页
![]() |
相关阅读 |
· | 中成药为何这么多“杂质”? [2013-04-02] |
· | 中成药降价步伐逼近 药材见涨药企腹背受敌 [2013-03-28] |
· | 含西药成分中成药或成重大用药隐患 [2013-03-12] |
· | 六味地黄丸涉嫌重金属超标 经调查实为乌龙事件 [2012-11-26] |
· | 六味地黄丸论文摆乌龙 多家公司躺着“中枪” [2012-11-21] |
· | 临床研究操作难度大 中药缺席百亿元儿童市场 [2012-11-21] |
· | 中成药重金属残留引关注 中药残留检测标准缺失 [2012-11-20] |
· | 六味地黄安全“罗生门”中药残留国标待完善 [2012-11-19] |
· | 六味地黄丸被曝重金属超标 一日3次服用或有害 [2012-11-19] |
· | 七成中成药西医开出 专家呼吁制定指南 [2012-04-16] |
· | 中成药生产使用不规范 中成药规范化标准需建立 [2011-11-08] |
· | 无处不在 中药首现塑化剂 [2011-08-05] |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