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药品生产企业之所以能屡屡逃避降价,一方面与药品监管不完善有关,另一方面也因为高价药更受医院欢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药补医”政策。按照该政策规定,凡是药品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卖给医院的药品,医院可以进行药品加成,即将价格上浮15%出售。这部分差价就是医院所得的利益,药品价格越高,医院获利也就越大。可以说,“以药补医”政策既扭曲了药品生产和流通,也使政府的药品降价政策屡屡失灵。中国药店:www.ydzz.com
据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即将公布新一轮药品降价方案,涉及品种将包括抗肿瘤药、血液制品药物等。此轮药品降价幅度最大或超过20%。这将是近14年来的第三十次药品降价,今年的第二次降价。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今年5月1日国家发改委进行了年内的第一次降价,调整部分消化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限价。药品价格调整共涉及53个品种,300多个剂型规格,平均降幅17%,其中高价药品平均降幅22%。但据媒体调查发现,涉及降价的部分药品在医院销售减少甚至消失。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从以往的多次药品降价中可以发现,一旦某些药品降价成为廉价药,就会遭到医院弃用,药品生产企业也会停止生产,然后将其重新包装、改头换面后再以新药的名义通过审批,再高价上市。于是价格监管部门又无奈地进行新一轮的药品降价。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药品都是仿制药,也被称为“三改药”——改规格、改剂型、改包装的药品。按照降价通知,只有药品名称、剂型、药品规格和包装等吻合才需要降价,只要有一项不符,就不在降价之列。中国药店:www.ydzz.com
虽然国家药监局加强了对药品生产企业改规格、改剂型的审批,但仍有一些药品生产企业通过增加某些成分来改剂型而获得新药审批。改包装就更加容易,只需药品生产企业到所属的省药监局备案即可。中国药店:www.ydzz.com
药品生产企业之所以能屡屡逃避降价,一方面与药品监管不完善有关,另一方面也因为高价药更受医院欢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药补医”政策。按照该政策规定,凡是药品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卖给医院的药品,医院可以进行药品加成,即将价格上浮15%出售。这部分差价就是医院所得的利益,药品价格越高,医院获利也就越大。可以说,“以药补医”政策既扭曲了药品生产和流通,也使政府的药品降价政策屡屡失灵。中国药店:www.ydzz.com
失灵的药品降价
【2012-08-02】【作者:夏金彪】【来源:中国经济时报】【阅读量:107853】【大 中 小】【打印】
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1页
![]() |
相关阅读 |
· | 现在的药品降价,治标不治本 [2014-03-11] |
· | 药品终端销价流通成本占六成 [2013-08-07] |
· | 药品降价要让人“看得见” [2012-07-30] |
· | 发改委下调药品价格 消化药降价有待“消化” [2012-04-10] |
· | 降价令刚下药已消失 是"真死"还是变脸"复活" [2011-09-07] |
· | 药品28次降价隔山难打牛 医药企业不痛不痒 [2011-09-05] |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