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海王星辰:“美人迟暮”

【2011-11-18】【作者:李忠玉】【来源:联商网】【阅读量:8366】【 】【打印



  海王星辰,这个曾被著名国际投行--高盛相中的中国药品零售业种子选手。在高盛注资后,凭着“不差钱"的优势,原本就在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理念方面领先同行的海王星辰自2004年开始一路攻城略地,傲视群雄,直至登上《中国连锁药店百强榜》的榜首,并多年不被撼动。因此说,高盛的注资可以说是为海王星辰的发展带来了“第一春"。但时至今日,海王星辰虽然依然占据百强榜单的榜首,但已经缺乏那种“独孤求败"式的傲气。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0-2011年度中国连锁药店排行榜》显示,与上年度的百强榜单相比,海王星辰的领先优势正在弱化:中国药店:www.ydzz.com

  2009年,海王星辰以超过31亿元的销售额高居榜首,同时比同期的亚军(湖南老百姓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的26.8亿元高出16%。但2010年,海王星辰虽然仍然以34亿元的销售额执行业牛耳,但与当年的亚军(重庆桐君阁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的33.6亿元的销售额相比,仅有4000万元的微弱优势。而且紧跟其后的国药控股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湖南老百姓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广东大参林连锁药店有限公司的同期年销售额都在30亿元之上,均有后来者居上的锐气与宏图。如今的海王星辰犹如美人迟暮。中国药店:www.ydzz.com

  第一,海王星辰正在丧失高歌猛进的锐气。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正式发布“2010中国连锁百强榜",海王星辰以34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销售规模较上年增长9.7%。虽然卫冕了冠军的宝座,但销售增长确远低于同期百强连锁企业21.2%的销售增长。中国药店:www.ydzz.com

  第二,紧张的供零关系制约了海王星辰高增长。作为一个零售企业,上游供应企业的支持不可或缺。但海王星辰却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屡次向诸如东盛白加黑等强势品牌“宣战"。而且海王星辰已经将这种“强势"上升为经营文化的固执。这种固执直接导致了上游供应商对海王星辰的支持不“给力"。中国药店:www.ydzz.com

  第三,过度地追求高毛利,失去了消费者认同。海王星辰不是高毛利品类经营的倡导者,但却是在这条路上走得“最远"的连锁企业。当高毛利产品形成了品牌商品的“驱逐",消费者的认同度必然大打折扣。在消费行为越来越理性的今天,更是如此。中国药店:www.ydzz.com

  第四,品类的“无边界"扩张使主业空心化。品类管理是时下的热门话题,各连锁企业都想从品类的规划与管理经营着手使营运效率最大化。但海王星辰的品类扩张却走入了“无边界"歧途。从海王星辰的官方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海王星辰致力于“社区居民基本生活的一站式购物平台",这意味着其商品类别不仅包括的必须的药品、营养品等健康需求商品的供应,也包含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必须品。于是乎,我们不时看见海王星辰那本就不大的社区药店中摆上了诸如方便面,甚至橱具等与其“健康药房"定位相距甚远的商品。而这类商品的消费行为习惯、商品的周转率都无法令人满意。这一现象令人相当费解,一向自诩对消费行为研究甚透的海王星辰,怎么会无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而进行品类的无边界扩张?以这种无边界扩张的方式来提高经营效益只会是缘木求鱼。中国药店:www.ydzz.com

  第五,人才流失。从海王星辰的创立、发展、扩张,一直到纳斯达克上市,海王星辰的决策团队、经营团队、管理团队相较于其他连锁企业而言是相对稳定的。但海王星辰赴美上市后,不管是决策最高层还是经营管理团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流失。海王星辰已经成了行业内高管团队的“黄埔军校"。而这一批批流失的人才,有海王星辰的功臣元老,也有后起之秀。而这批精英流失的后果一方面有可能水削弱海王星辰的公司治理及经营的效能,另一方面可能将海王星辰的成功模式复制到新的企业而反过来与海王星辰形成直接的竞争。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