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发现,药品价格调整后,多种药物先后从市场销声匿迹。导致药品“降价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记者调查发现,一旦国家有关部门调整药品价格,所有环节的利润空间都在缩小。对这些环节来说,往往就会选择放弃该药品。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业绩”面前 销售员“不给力”中国药店:www.ydzz.com
还是用记者调查的氯霉素眼药为例。当记者问及两种价格的氯霉素眼药有何不同时,销售人员解释:“药物浓度不一样,国家调整的、售价为1.3元的那种,其实和生理盐水相似,起不到治疗沙眼的作用,还是贵的那种药效好。”她还强调,售价高的药品,氯霉素成分浓度远远高于售价低的那种。中国药店:www.ydzz.com
听了销售人员的话,多数购买者都会选择贵的药品,那么事实上,两种药品的区别能有多大?一位眼科专业医生透露,滴眼液中添加的玻璃酸钠成分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可以起到润眼和保护眼结膜的功能,但治疗沙眼、结膜炎等疾病的有效成分仍旧是氯霉素。而药物浓度的计算方法,是用药物含量除以容量。两者分别是用20mg除以8ml,12.5mg除以5ml,计算可知两种规格的药物浓度同样为2.5mg/ml,因此销售人员对于贵的药品药物浓度高、疗效好的解释是错误的。中国药店:www.ydzz.com
众所周知,药店销售人员上岗前,都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取相关资质证,销售人员没有理由不明白药物浓度的常识,那么她为什么要“忽悠”买药者购买贵的药品呢?想必谁都能够明白,1.3元的药品和售价8元以上的药品,给销售人员带来的销售业绩是不同的。中国药店:www.ydzz.com
药价“倒挂” 经销商忍痛割爱中国药店:www.ydzz.com
在大型连锁药店经理看来,每一次降价都对药店是一次考验,药店需要根据最新限价进行定价调整,并与药品代理商重新进行价格衔接。9月份的这次调价,他们药店共涉及几十个品种的药品,有四五种药品出现“倒挂”现象,即进货价格高于最高零售限价,为了遵守规定他们只能赔钱销售,之后再与药品代理商重新商讨进货价格。中国药店:www.ydzz.com
药品“降价死” 销售员经销商制药厂各有说法
【2011-09-06】【作者:李佳萌】【来源:天津网-每日新报】【阅读量:10959】【大 中 小】【打印】
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1页
![]() |
相关阅读 |
· | 如何走出药品“降价死”的怪圈? [2014-03-06] |
· | 解决药品降价死 既要靠政府也要靠市场 [2013-01-17] |
· | 后“限价令”时代该如何降药价? [2012-05-09] |
· | 药品“限价令”缘何成了“淘汰令” [2012-05-09] |
· | 发改委限价令遭规避 限价药“变脸”后高价销售 [2012-05-08] |
· | 潜规则合围低价药 如何预防药品“降价死”? [2011-08-08] |
· | 药价天天降 药品频变脸患者难买到 [2011-05-04] |
· | 药品“降价死”担忧再现 记者探访利益链上群体 [2011-04-26] |
· | 厂家药店联手封杀降价药 20%药销声匿迹 [2011-04-18] |
· | 《国际金融报》:药品“降价死”怎成不治之症 [2011-04-18] |
· | 药品“降价死”重现 价格调整亟需群众来监督 [2011-04-11] |
· | 防“降价死”的群力效应 [2011-03-24] |
· | 药品降价就死 以药养医是罪魁祸首 [2011-03-17] |
· | 15种降价药10家药店仅2家有 利润薄药店不热衷 [2011-03-17] |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