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不良反应监测利于企业控制风险 不能被动应付

【2011-06-14】【作者:戴绪霖】【来源:医药经济报】【阅读量:10133】【 】【打印



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1
  即将于7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使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再次成为近期业界关注的焦点。毋庸讳言,自实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以来,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已经取得了进展,但还是有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中国药店:www.ydzz.com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80%以上是由药品生产企业收集上报,而我国的报告中,来自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的占比就小很多。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无外乎两条:一是法规规范还有待完善,对不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处罚力度要继续加大;二是有部分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有益效果,始终重视不够。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不良反应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是一种客观的必然存在。有些药品不良反应通过科学的方法已经弄清楚原由,只要使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就能够将其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那么这种不良反应就是可以接受的。中国药店:www.ydzz.com

  而有些不良反应受认识水平的限制一时还弄不清楚,如非常罕见的不良反应,在小规模人群中的应用很难发现,一旦这种不良反应发生了,企业没有过错。当然,如果将所有不良反应所造成的损失都推给患者个人,似乎也是不合理的。在国外,通常以保险或制定不良反应补偿救济制度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难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有关规定:“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即使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仍然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中国药店:www.ydzz.com

  毫无疑问,药品不良反应可以算作是药品的一种缺陷,即使正确使用仍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所以应该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一旦隐瞒这种信息,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企业应当承担全部责任。因此,国外药企都不敢对不良反应马虎,隐瞒的情况很少,一旦被发现,损失可能就非常大,大到企业难以承受。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