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关键时刻 完善政策基本药物制度才能落实
【2011-01-28】【作者:廖新波】【来源:《中国医药报》】【阅读量:7846】【大 中 小】【打印】
医改进入关键时刻,各项工作正在推进。在政府的重视下,曾经难以推进的基本药物制度也在加快落实。例如,广东县级的基本药物制度推行范围从以往不到20%,在短时间内就猛增近70%。就基本药物制度而言,当今要考虑的是如何完善政策,使这项制度能够真正达到预期的结果。笔者认为,在此方面,今后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第一,要真正理解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性与作用。只要认识到位了,就会予以重视。广东在短短的一两个月里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县从不到20%,一下子跃升到将近70%,这说明医改确实是"一把手工程"。中国药店:www.ydzz.com
第二,补偿要到位。目前的补偿政策不够完善,资金补偿不到位。有的人总以为,医院会有解决资金的办法。但空洞的政策不能起到实际的补偿作用,或者补偿难以弥补基层医疗机构实际减少的收入。我认为,在配套基本药物制度的补偿政策方面,省级财政必须要补足本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省级财政补偿的钱虽然不多,但是产生的效果却很大。如果财政补偿不到位,就会大大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机构正常业务的开展与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中国药店:www.ydzz.com
第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不能满足基层用药需求的问题应予以重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能全部覆盖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经过调研,广东中山市、珠海市、深圳市、广东新兴县等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一般常用药为500种到800种。缺乏的药物包括解热镇痛类、风湿关节炎类、儿科常用药(品种、剂型)、妇科常用药、基本急救用药、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等。基本药物品种过少或缺乏,直接影响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开展和发展,也影响双向转诊病人的治疗和康复,难以使基本医疗下沉到基层。中国药店:www.ydzz.com
第四,基本药物制度涉及人才的使用与培养。人才匮乏,技术滞后往往是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最主要的瓶颈,也是相关政策滞后的重要方面。基层医疗机构专业人员普遍缺乏,特别是边远乡镇,人才不愿去,留不住,整体队伍呈现低学历、低素质、低水平状态,业务仅停留在农村常见病的诊疗上,收入难以应付医院的日常运作。即便如此,他们退休了,谁来填补?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因此,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使基本医疗下沉到基层,要有相关的人才培养和使用的配套政策。中国药店:www.ydzz.com
第五,推广基本药物制度需要专费。没有专项经费保障会影响制度的推广、基本药物的遴选、基层宣讲、调研、监管、督导、绩效评估等多项工作的开展,因此需要数额较大的专项经费。由于缺乏专项经费保障,目前各项工作的进一步推动和开展难度较大。中国药店:www.ydzz.com
第六,招标制度应该及时完善。如果是价格越招越贵,应该休矣;如果招得药品没有厂家生产,应该停止;如果是招得药品独家垄断,应该停止;如果招得假劣药增多,应该停止;如果招得厂家没有活力,应该停止。中国药店:www.ydzz.com
(作者系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