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减产是近500种常用中药材持续涨价的主因
【2011-01-04】【作者:曾利明】【来源:中新社】【阅读量:7522】【大 中 小】【打印】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刘女士今天在酒仙桥一家中药店买金银花,付款时才发现,原来只需15元人民币的100克金银花已涨至55元。药店工作人员解释称,涨价的不止是金银花,去年以来几乎所有的常用中药材价格一直在涨,太子参已从年初的每公斤53元增至240元,有的药店只好停售。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中国中药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证实:去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涨幅在5%至180%。其中28%涨幅超过51%;有6%逾181%,2%超过300%。冬虫夏草、水蛭、松贝母、青贝、阿胶、西洋参、太子参、三七、牛黄等位列上升榜首。中药材持续涨价明显增加了医院中药制剂的成本和消费者的负担,也给中药企业带来成本压力。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贾海彬对涨价原因的分析是:由于有许多中草药品种都依赖人工种植,粮食价格提高后,药农改种粮食作物,减少了白芷、黄芪等生长期长、成本高中药材种植面积,导致产量减少,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此外社会需求量急剧增加,游资推动市场价格急速变化,物价整体上涨引起链锁反应也是引发涨价的因素。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业内专家认为,中药材减产和野生药材大幅减少是中药材价格攀高的主要因素。从2000年起,全国药材总产量年均递减20%左右。由于资源过度消耗,而中药应用日益广泛,需求迅速增长,缺口越来越大,中药材市场必然逐步形成卖方市场。专家同时提醒有关部门,关注游资进入药市炒作中药材的情况。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