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入口之争:软件方案PK硬件方案中国药店:www.ydzz.com
硬件、软件、数据构成了移动医疗的闭环,行业的核心是数据,入口可以是软件方案,也可以是硬件方案。那么哪种入口更具优势?我们认为,对于创业型企业,软件入口相对于硬件具有更低的入市成本、更低的入市壁垒、更高的用户粘性,因此选择软件入口;对于传统医疗产业中企业,硬件入口相对于软件入口具有更高的竞争优势,因此选择硬件入口。而选择软或硬本身对于公司未来的布局影响并不重要。中国药店:www.ydzz.com
2.4.1硬件方案:健康管理用户消费习惯并未形成;慢性病管理入市壁垒较高中国药店:www.ydzz.com
硬件本质功能是体征数据的搜集,目前市场上硬件能够监测的数据包括运动、姿态、血压、血糖、血氧、心率、心电、体温、体重九大类。各种功能都有不同类别的产品出现。中国药店:www.ydzz.com
硬件产品包括个人健康管理和慢性病管理两类。个人健康管理类硬件并非消费者刚需,硬件销售盈利空间相对较小,另一种盈利来源就是基于数据的第三方服务,而这也是基于硬件销售上衍生的盈利模式,所以,健康管理类硬件发展的关键是抓住消费者健康管理的痛点,开发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硬件产品。中国药店:www.ydzz.com
硬件入口的优势:相对存在竞争壁垒(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用户体验问题,这个不一定是外包能够解决的),劣势:如果缺乏互联网营销能力,用户铺设太慢,因为多了物流环节。中国药店:www.ydzz.com
2.4.2软件方案:信息系统市场成熟;平台类公司发展空间大中国药店:www.ydzz.com
移动医疗软件方案包括信息化系统和个人用户平台。目前各级医院已经进行开始使用信息化系统和院内通讯改进设备来提高医院管理效率,东软医疗、卫宁软件等为医院提供信息系统的公司也获得快速发展。我们认为,医院管理系统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龙头企业会通过先发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但未来发展空间受限,未来发展可以利用系统获得的数据来进一步开发数据服务市场空间,而基于医院获得的大数据优势会使得相关公司在数据服务领域拥有较大的优势。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个人用户平台类公司的盈利模式是首先将产品在用户中进行推广,获得用户粘性之后,对其提供的资讯以及连接服务、数据衍生的服务进行收费。软件服务分为主要功能是自用型和主要功能是连接型两类,前者指为医生以及患者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指导的平台,并不需要在多方之间构成连接,这类软件发展较快,目前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盈利模式(多为广告),而这类非连接型的软件平台未来的出路在于构建“社群商业”。第2类为连接医患的平台,这类软件目前还没有与数据对接的服务,主要是针对连接服务进行收费。同样可以做成社群商业模式。中国药店:www.ydzz.com
2.5投资甄别四句真经:顺人性刚需是盈利基础、数据决定发展空间、社群带来流量沉淀、整合线下服务链是竞争壁垒中国药店:www.ydzz.com
在无财务指标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如何合理筛选和研判互联网医疗公司?我们结合互联网与医疗行业的基本特征,通过总结国内外互联网医疗以及纯互联网企业案例,得出“四句真经”,可作为投资参考:顺人性刚需是盈利基础、数据决定发展空间、社群带来流量沉淀、整合线下服务链是竞争壁垒。中国药店:www.ydzz.com
2.5.1顺人性+刚需:盈利之基础中国药店:www.ydzz.com
顺人性刚需是盈利基础。这是我们强调的核心观点,缺此要素难以成功。基于这个论点,我们的一个衍生结论是:我们不看好目前绝大多数的智能手环等穿戴式设备。我们通过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包括迟迟未出的传言中的iWatch)、Googleglass等进行论证。中国药店:www.ydzz.com
我们以一个典型的智能手环为例,一般来说智能手环的最主要功能是计步,以及所谓的“睡眠监测”,此外还有闹钟、手机反向查找、计算食物卡路里等功能。我们认为这些功能几乎没有刚需:(1)计算步数、走路距离等手环主要功能是可有可无的,非刚需(这个可以自己做思想实验:如果没佩戴,会不会觉得浑身不爽,很不方便?(手机就是这样),如果丢了,会不会痛心疾首,感觉损失惨重(手机里的通讯录和信息就有这样特征),如果丢了是否会愿意再次购买?(手机是一定的))。基本上这样思考完就可以切身感觉到手环的非刚需。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其次,手环本身还有诸多“逆人性”因素:所谓计算食物卡路里,需要人工手动输入,这种非刚需却要付出的“劳累”是逆人性的。另外,手环还需要经常充电(通常一次充电可以使用几天),但由于其非刚需(和手机不同),因此频繁充电也是逆人性的。中国药店:www.ydzz.com
同时,从替代性角度看,手机APP等也具有同样功能(但会比较耗电),手环的这部分功能难以构成购买需求。中国药店:www.ydzz.com
所以,智能手环唯一需求点可能在于酷炫时尚潮流的外形,满足新潮感和炫耀感,因此手环的工业设计是极为重要的,如果连这个要素都丧失了,那么一般的手环的结局几乎注定是失败。中国药店:www.ydzz.com
另外,我们简单分析一下iWatch迟迟未出,以及Googleglass难以大规模应用的原因,核心在于:缺少刚需杀手级应用。中国药店:www.ydzz.com
市场曾传闻iWatch最早在2013年就会发布,但到2014年3季度仍然没有推出。这其中的原因值得细致分析:我么初步判断iWatch可能具备如下特征:健康监测功能、类iPhone体验的各种功能、炫酷外观、电力续航仍是难题(1-2天)。如果仅仅如此,那么iWatch极大可能会面临失败(当然其社群熟悉是我们后面会探讨的重要因素,也是支撑苹果的重要原因)。中国药店:www.ydzz.com
首先看健康监测功能:从技术角度看,目前能够集成在手表上的与健康医疗相关监测功能有:脉搏(心率)、血氧、计步、睡眠翻身、体温、湿度。这些体征指标几乎无法带来医学价值。而连续血压监测技术、传统血压监测技术都难以在手表上集成;血糖也是同样情况,目前指尖采血仍是最可靠最主流方式,连续植入式测量的技术有德康医疗(但是不会有人为了戴手表测血糖要忍受体内植入芯片),另外Google并不成熟的隐形眼镜也是备选项,但尚未得到显著进展。其实技术角度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健康数据监测对于普通人来说根本就不是刚需所在。(同样的思维实验法,如果缺少了这个,你的生活会不会极为不便?)缺乏刚需杀手级应用,我们认为这是iWatch迟迟无法推出的原因之一。中国药店:www.ydzz.com
此外,类Iphone体验却又不能单独使用,那么手表也显得鸡肋,同样非刚需。续航时间短,非刚需又需要频繁充电,是逆人性。中国药店:www.ydzz.com
Googleglass其实面临同样的情况,同时Googleglass还给人带来隐私被窥探的恐惧,这也是逆人性的因素。中国药店:www.ydzz.com
所以,逆人性、非刚需是互联网医疗产品的失败之源,而顺人性+刚需是最基本的必要条件,是盈利的基础,我们在前述案例Zeo的分析中也得到了相同的启示。中国药店:www.yd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