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灼见】中国药店:www.ydzz.com
药价“定与调”须借力市场之手中国药店:www.ydzz.com
近期,《意见》和即将实施的新版GSP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其中,《意见》提出关于药品定价的改革,其目的是使得政府定价药品的利润成本构成和流通环节的各个程序步骤逐步透明化,出厂价在线监测意味着控制药品出厂价、流通差率、零售价的“三控”措施进一步强化。而药品出厂价格在线监测制度的提出,对能否真的实现药品合理定价、动态调价,笔者与众多业内人士一样对此有保留意见。中国药店:www.ydzz.com
按政策解读,为引导市场形成合理价格,主管部门将定期发布药品出厂价格等信息,并对临床使用量较大的药品,参考主导企业成本及药品采购价格、零售价格等制定和适时调整最高限价,建立定期调价制度。但是,从目前调价的情形来看,仍是以降价为主,某个阶段还会连续降价。中国药店:www.ydzz.com
众所周知,前几年因为三七价格疯涨令许多中药企业叫苦不迭,至今仍未消除影响。如果政府能考虑周全,合理利用市场供求关系,充分运用调价杠杆,在原料价格疯涨的情形下适时调高药价(不调价便适当给予企业一些减免税的优惠政策)为这些企业排忧解难,那么出厂价格在线监测才真正具有实际意义,否则很多企业都会认为政府部门只是冲着降价来的,而心存担忧或消极应付。况且,就市场经济规律而言,只要一个产品的生产工艺是按合法批准的执行,质量能达到或超过国家制定的标准,那么其出厂价格本来就属于企业的商业秘密。虽然国家有关部门的初衷是理想的,但是这一举措可能有悖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营。中国药店:www.ydzz.com
因此,在推行这一政策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的相关保障措施,以实现市场的平稳过渡。而这项政策要真想落实到位,政府有关部门就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让企业公开自己的底价,一有风吹草动或疑义就不停地降价,而是要运用市场无形的手,从另一角度去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诉求,在企业遭受困境时拉企业一把,救企业于危难之中。中国药店:www.ydzz.com
更值得注意的是,药品出厂价主要由生产成本(研发成本、原辅料成本及人力、水电等运营成本)及流通费用、税金、企业合理利润等几个部分组成。进行动态、阶段性的价格监测有利于各方有效地评估某一时段药品的价格是否合理,但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企业的操作空间。中国药店:www.ydzz.com
当前,药品流通行业的批零差率本来就很低,医药流通承担着引导或组织制造业研发生产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品,并将药品及时配送到城乡医疗或零售药品终端,保证百姓用药的可获得性和流通药品质量安全的重任。其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制造业的发展,影响百姓健康和社会健康发展。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药品流通领域的纯利率还不到2%。在新版GSP推进加速的环境下,经营企业增加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仓储温湿度自动检测、药品冷链管理等方面的投入,运营成本压力巨大。中国药店:www.ydzz.com
就药价而言,目前有一种理论叫“撇脂定价”,主要是以原研药或独家经营的专利产品为主,企业希望短期收回成本,定价通常会较高;另一种理论叫“渗透定价”,多为普药和廉价药,市场对其价格敏感或生产经营费用随销售规模的增加而下降等让它们的定价较低,若实现药品出厂价在线监测,且这类的产品制造原料价格基本恒定的话,那么这些药品的价格体系要想做大的调整就会困难重重。所以,笔者还是很赞成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于明德会长“政府只要管好药品的最高售价,其中间环节放手让市场来调节,而非过多的行政管控”的呼吁。(何永佳)中国药店:www.ydzz.com
药品流通改革“囧途”
【2013-05-20】【来源:医药观察家】【阅读量:91510】【大 中 小】【打印】
本文共4页 当前为第4页
![]() |
相关阅读 |
· | 大型药品流通企业收购中小企业是主流 [2013-11-04] |
· | 药品流通业的微利化时代 [2013-06-17] |
· | 药品流通“升级版”贵在信息化 [2013-04-27] |
· | 服务观或引发流通业深度变革 [2012-12-11] |
· | 医改“手术刀”指向药品流通行业 [2012-09-19] |
· | 国务院医改办:暗扣变明扣子虚乌有 [2012-09-18] |
· | 药品流通改革:药品提成从暗扣变明扣 [2012-09-17] |
· | 药品流通业集中度有望继续提高 [2012-06-25] |
· | 好政策打折影响流通进程 [2012-06-24] |
· | 商务部推药店分级管理 预备服务医院 [2011-08-12] |
· | 强者的游戏 [2011-06-20] |
· | 扩张和升级构造药品流通行业“一体两翼” [2011-06-08] |
· | 实施药品流通企业分类分级管理 分级标准是难点 [2011-05-31] |
· | 流通改革形式与内容共举 提高集中度势在必行 [2011-03-29] |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