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药品流通三甲战 招数各不同

【2011-03-09】【作者:王卓铭】【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阅读量:13535】【 】【打印



本文共4页 当前为第4
  现在看来,最聪明的是上药集团。从地方起步的上药深知稳扎稳打的必要性,2010年底宣布进入北京市场之时,吕明方与北京市长刘淇明确表示:“要将松江模式带到北京来。”“松江模式”即上药自己组织生产一部分药品,其余正常配送,颇有当年同仁堂“前店后厂”的意味,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中国药店:www.ydzz.com

  国药也意识到了集中配送中无法完全规避流通溢价,因此在四处“战略合作”时,均明确提出收购当地制药企业。“松江模式”或渐成主流。中国药店:www.ydzz.com

  宏观政策上,国家也正在试图降低集中配送时的溢价。主管医药流通工作的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副司长温再兴2010年12月表示:“针对农村和边缘地区药品缺乏,商务部正申请一些财政的支持,以在县乡建立配送中心。”但他并未透露实际将投入的金额。中国药店:www.ydzz.com

  商务部曾对药品“分包商”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开展过一轮讨论,至今也未有定论。一级配送集中化的今天,更多的问题将出在二三级转配送商身上;压缩流通成本的愿望,也正寄托于它们身上。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上一页  1 2 3 4 关闭
相关阅读
·英国药品批发零售录启示 [2014-02-26]
·流通制胜金字塔 [2011-07-28]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