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食药总局频出奇招 中药材“刮骨疗毒”

【2013-08-02】【来源:南方周末】【阅读量:86274】【 】【打印



本文共4页 当前为第3
  治理思路转变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以往国内一些部门发现问题,倾向于内部解决,自查自纠,食药总局此次公开约谈和主动曝光显得不同寻常。中国药店:www.ydzz.com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2012年上半年,中央电视台记者曾两赴亳州,暗访中药市场造假问题。但这期针对亳州中药问题的调查报道最终只作为内参上报。而亳州当地却又迟迟不披露自查信息(参见南方周末2012年9月20日《染色的中药》)。中国药店:www.ydzz.com

  颇有意味的是,在2013年7月派出工作组时,食药总局主动带上央视记者,暗访安徽亳州、河北安国两地市场。在约谈会之前,央视已经连续推出专题报道。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一位调查组组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也没想到总局采用是公开报道的形式。央视节目播出后,不仅个人受到威胁,连被曝光地的一些朋友也被连累,被认为是给当地抹了黑。中国药店:www.ydzz.com

  在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宋华琳看来,约谈和曝光都是颇有意味的举动。“总局和地方政府并非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也不存在业务指导关系,公开约谈更重要的是象征意味。”宋华琳指出,这一方式契合国务院在食品药品监管中提出的“社会共治”概念,利用媒体和舆论的力量和主动公开也都是“巧治理”的手段。中国药店:www.ydzz.com

  实际上,在7月17日食药总局召开的“两打两建”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已经明确提出要建立“三约谈”制度——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缺陷的,要约谈企业负责人;下级监管部门对风险信号重视不够或采取措施不力的,要约谈部门负责人;对存在区域性风险,且涉及问题复杂的,要及时约谈地方政府负责人。中国药店:www.ydzz.com

  “约谈地方政府,主要是为了防范地方保护主义抬头。”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指出,中药材行业在某些地方的GDP贡献超过10%,被认为是当地的支柱产业。这导致一些地方药监部门的监管职责受制,甚至还要承担发展医药产业,招商引资的功能。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