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淀粉卖出“黄金价” 中药材造假利润惊人

【2013-03-21】【来源:经济参考报】【阅读量:94345】【 】【打印



本文共3页 当前为第3
  多管齐下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从种植源头把控中药质量
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中药材掺假影响中药饮片质量,无论是对中医药行业的发展,还是对患者生命健康,负面影响巨大。针对中药材掺假的问题,各地药监部门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但是此类案件在全国各地仍然时有发生。中国药店:www.ydzz.com

  记者了解到,中药材掺假的现象难以根除主要原因在上游很难监管、全国炮制规范不一、企业检测设备几乎不用等方面。中国药店:www.ydzz.com

  江云告诉记者,把控中药材产业链上游的是多、小、散的个体商贩,对其进行监管难度很大。农民将药材拿到这里售卖,是作为农副产品进行交易,药监部门并没有权力管理,药监部门监管范围仅限于中药材交易中心和各中 药饮片企业。中国药店:www.ydzz.com

  据介绍,仅有少数大型药企为了避免零散收药的风险,投资建立GAP(G oodA griculture Practice,良好农业规范)基地。但也都是主要种植“君药”,即方剂中对主症或主要症状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据中国中药协会统计,目前,GAP基地可以供应的药材仅有50个至60个品种。中国药店:www.ydzz.com

  “GAP基地种植成本相对高,政府层面也尚未有政策优惠。在利益驱使下,一些企业和个体商户不免倾向于选择一些价格相对便宜的原材料。”江云说。中国药店:www.ydzz.com

  江西省樟树市药业局副局长陈燕保对记者说,虽然国家有《药典》和《中药炮制规范》,但各地标准却不统一,各有自己的炮制规范,中药名称、制法及工艺与国家规范差异较大,有的甚至相互矛盾。中国药店:www.ydzz.com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产品检测方面,中药材经营者们还是以传统的经验鉴别为主,靠眼看、口尝、鼻闻和手摸, 鉴别的是性状、色泽、质地和气味等。很多企业也配备了一些检测设备,但是不常用,甚至有些设备就没用过。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上海中药行业协会会长许锦柏说,当前农户参与中药材种植,然后统一交由收购商,再卖给生产企业,受利益驱动,在生产环节农户可能会过量使用农药,在流通环节药贩可能使用硫磺熏蒸中药材,而等到抽检发现问题,很难确定到底是哪个环节的问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业内人士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中药材染色、掺假的问题,必须多管齐下。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一是制定统一的中药炮制标准。陈燕保认为,当前各地应按照国家标准,尽快提高地方标准,严格把握中药饮片的药源、药用部位及加工炮制方法,并从有效成分、浸出物、杂质检查等关键环节对中药饮片生产加以控制。中国药店:www.ydzz.com

  二是从种植源头把控中药质量。当前应加大对种植户的教育,通过成立合作社的方式将散户集中起来,并加快建立追溯体系,从源头把控中药材的质量安全。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