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药品零售增速下降 药店需寻求多元化发

【2012-09-04】【来源:中国网】【阅读量:111715】【 】【打印



本文共3页 当前为第3
  品牌药重回主导时代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监测数据显示,在药品零售竞争力靠前的企业所经营的药品品类结构中,品牌药占比有较大提升,相较2011年提升了4.78%,而高毛利产品占比明显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对此,不少连锁药店负责人表示,品牌药尽管利润偏低,但品牌药是吸引消费者入店以及维护长期客源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对品牌药的信赖不可忽视。中国药店:www.ydzz.com

  而今年以来,医药产业系列“十二五”规划的陆续出台,为整个产业的发展吹来一股政策的春风,国家在加大力度扶持涉及国计民生的产业。随着医药行业并购重组的加速,2012年有望成为中国医药产业大变局之年。国内药企借力崛起,着力培养了一批品牌药品。从第五届中国药品品牌榜来看,国内制药企业品牌意识增强,在不少用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中国药店:www.ydzz.com

  在化学药领域,快克、德众鼻炎康片、阿莫灵等药品在外资品牌林立的竞争领域脱颖而出。同时,众多中成药产品表现不俗,占据品牌榜半壁江山。羚锐和天和的传统中药剂型在骨痛类用药中有着明显优势,而碧凯保妇康栓、康王洗剂、铍宝痛经软膏、铍宝消炎癣湿药膏、京万红软膏等众多中成药品牌也表现亮眼。同时,一些拥有悠久历史的老字号品牌,如同仁堂、松柏速效救心丸、云南白药等也再次上榜。中国药店:www.ydzz.com

  据专家介绍,临床用量大、市场占有率排名靠前的大类,如降压类用药、糖尿病用药、口服抗生素等,外资药企依然表现强悍,如拜耳的拜新同和拜唐苹、贝克诺顿的KBN阿莫西林、博福-益普生的思密达等都多次上榜,源自德国的迈之灵也作为新锐品牌上榜。目前,国外药企依然是处方药市场和慢性病领域的第一阵营。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相关阅读
·粉丝效应将给药品零售产业带来何种价值? [2014-09-03]
·单体药店夹缝求生记 [2014-09-03]
·零售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子,卖药亦如是! [2014-09-02]
·“拼爹”时代,药店情何以堪 [2014-08-27]
·未来将出现三无药店:无执业药师 无冷链运输 无经营许可 [2014-08-22]
·网上药店陷生存难题 盲目跟风命悬商业模式 [2014-08-14]
·零售药店发展陷停滞观望窘境 [2014-08-06]
·网上药房难上演电商神话 [2014-08-05]
·“拼爹”时代,药店情何以堪? [2014-08-04]
·网上药店仅两成正规运营 [2014-07-29]
·药店拿什么吸引消费者 [2014-07-24]
·易守难攻话姑苏 [2014-07-22]
·北京迎来及时雨? [2014-07-21]
·北京药店迎来及时雨? [2014-07-15]
·苏州药店市场:易守难攻 [2014-07-14]
·浪尖上的北京 [2014-07-08]
·网上药店未来方向一定是服务商,而非纯销售商 [2014-07-07]
·老龄化社会,健康生意这么做 [2014-07-04]
·四因素决定连锁药店企业能否成功 [2014-06-24]
·难获新医改垂青,药店岂能错失电商良机? [2014-06-20]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