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非药品类缘何“触礁”不断

【2012-04-25】【来源:第一药店】【阅读量:13396】【 】【打印



本文共3页 当前为第3
  母婴用品 效益如何更提高? 中国药店:www.ydzz.com

  母婴用品,是在药店多元化浪潮中又一个吸引眼球的品类,但实际运营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目前药店涉足母婴用品经营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租赁模式,即药店本身不介入,而是在店面中规划出相应的区域,租赁给母婴用品专营商,除了租金收益外,更看重通过增设这一服务板块产生的吸客效应;另一种是自营模式,即药店自身开辟专区或专柜来经营母婴用品。就前一种模式而言,重庆和平是先行者;采取后一种模式的连锁药店也越来越多,但大多数还处于赔本赚吆喝的阶段,即便是极少数连锁取得了初步成功,开始盈利,但其品类效益还无法超过药品。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业界较为流行的观点是:其一,母婴用品能够创造一定利益,但由于连锁药店经营母婴用品无法形成规模,导致进货成本高、上游资源投入不够等,难以获得较为满意的利润空间;其二,母婴用品和药品都在大健康的帽子下,但实际经营中还是两张皮,无法形成药店经营母婴用品的自有特色。中国药店:www.ydzz.com

  案例回溯: 母婴用品难以单飞?——2010年10月,深圳友和医药在深圳市宝安区前进路开设母婴专营店“爱婴城”,提出打造“一站式”母婴用品商场的概念,一度比较红火。但是经营一年后,却出人意料地黯然收场,不得不关张,“爱婴城”的业务模块被分解到友和医药的其他连锁门店中。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相比较而言,深圳友和医药的母婴专区在连锁药店的多元化中算是比较成功的,据透露,母婴用品销售能够占到友和医药连锁总销售的8%~10%,在业界确属首屈一指。但向前迈进一步,做独立的母婴商超时,由于销售规模不足,上游供应商资源投入不够,无法常年保持人气旺盛,相比300多平方米的经营面积和众多人员成本而言,也就会效益不高甚至是亏损。中国药店:www.ydzz.com

  总结:和平健康生活馆离场、日本Segami撤资、友和爱婴城退市……许多意图借助非药品类来发力的多元化尝试都遭遇滑铁卢:非药品类,如何才能走上康庄大道?进行品类的延伸与扩张是药店开展多元化的路径之一,但就上述案例来看,这方面的尝试经常“触礁”,如果展开论述的话,要从供应链成熟度、消费环境成熟度、连锁自身成熟度等多个角度找原因。但说一千道一万,有一个共性值得思考:众多非药品类虽进入药店,但并未和药店经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和在药店以外的其他零售业态中销售并无差异,这或许才是真正的“致命伤”吧。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相关阅读
·药店,别在多元化路上走太远! [2014-04-17]
·药店多元化经营莫违规 [2012-12-06]
·药店多元化经营的规范命题 [2012-12-04]
·药品零售增速下降 药店需寻求多元化发 [2012-09-04]
·终端自建潮重启 [2012-08-27]
·发展多元化需要量体裁衣 [2012-08-14]
·药店多元化的渠道定位 [2012-08-07]
·药品零售终端观察:药店多元化修炼 [2012-07-25]
·开拓多元化保健品之路 [2012-05-29]
·药店多元化的危与机 [2012-05-09]
·药店多元化:为支撑顾客健康生活新方式新需求 [2012-04-24]
·药店多元化新思维对话 [2012-04-11]
·多元零售借增值服务突围 [2012-03-28]
·药店多元化 剑指大健康 [2012-02-09]
·零售药店多元化又引催化剂 [2011-10-24]
·药店多元化经营的出路 [2011-10-12]
·药店多元化转型的承前启后 [2011-09-23]
·多元化转型的三种模式 [2011-08-15]
·盲目多元化小心误入歧途 [2011-08-11]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