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专家称基药制度不是医改杀手锏

【2012-01-11】【作者:刘苗】【来源:南方都市报】【阅读量:11910】【 】【打印



本文共3页 当前为第3
  改革“以药补医”必须避免“气球效应”中国药店:www.ydzz.com

  记者: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指出,当前医疗卫生领域最需革除的机制性弊病是“以药补医”。你是否同意?中国药店:www.ydzz.com

  王虎峰:我认为这应是两个方面,一个巴掌拍不响。对医院而言是“以药养医”,而对药企而言,就是“以医养药”了。药厂也靠医生开药、医院卖药而存活,这是一个“生物链”。中国药店:www.ydzz.com

  医院用药的问题,只是表面的、下游的问题。看到上游会吓一跳,同样一个简单的药品,上百家企业在生产,正常吗?还有流通企业,把这么很普通的药品都销到医院去,会使用什么手段?一个充分而良性竞争的、公开透明的市场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如果生产企业还是这么多家,流通企业还是用不规范的手段营销,而仅仅是把医院门关起来,或者不让医药代表进医院门,能解决上游的问题吗?还是要把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结合起来通盘考虑。中国药店:www.ydzz.com

  如果只是单独就某几类药品进行价格调整,或单独就某一个环节去管,就会出现“气球效应”———用力一按,气球上出现一个坑,效果显著,但气跑到其他地方去了,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所以说到底,还是要对整个药品生产流通领域进行系统的改革,这样才有可能把从上游到下游,一直到使用环节整个理顺、打通,才可能真正走上一个可持续、促进良性竞争的机制。否则这个问题无解。中国药店:www.ydzz.com

  记者:药价虚高在去年仍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便宜的救命药停产的现象,如“鱼精蛋白”、“白舒非”等。如何解决这种矛盾?中国药店:www.ydzz.com

  王虎峰:我认为,对药品价格应该“限高保低”。“限高”是要继续限制药价虚高:“保低”就是对临床必需的廉价药从生产、流通到使用,整个环节都要有所保护,定价过低的要上调。不是说药价越低越好,极限在于:不能低于保质保量的边际成本。很多企业打擦边球,按药典上的最低标准生产,这势必会影响质量和治疗效果。不能用行政手段强制管理,把药价按到最佳点,应该有一个产业发展规划,药品行业如何健康发展、良性竞争才是大问题,不能只简单看企业的一个药价格是高是低,要看整个行业指标通过调控会如何反应,是否向良性循环发展。中国药店:www.ydzz.com

  医患矛盾背后是政策、利益等深层问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记者:从“八毛门”、“缝肛门”到“录音门”,2011年中发生了很多事件暴露出医患关系的紧张。那么,医患矛盾的症结在哪里?中国药店:www.ydzz.com

  王虎峰:医院是医疗政策、各种利益的“交点”,医生工作在第一线,很多问题通过医患关系反映出来,这些问题不只是“医”和“患”,还有涉及很多深层问题。首先就是资源配置结构性问题,整体看来,还是大城市大医院资源集中,资源配置不平衡,服务质量不平衡。医院医生间技术水平高低差别很大,医务人员向上流通趋势明显,造成看病拥挤,加剧了看病难;第二是体制性问题,医院还是把赚钱、创收放在重要地位去看,很多医生有创收压力和动力,无法心无旁骛;第三就是管理问题,以往对医院医生便捷服务做得不够,有些未必是原则问题,而涉及细节上的摩擦;第四是医生行为规范上缺乏制度性安排,国外医生自律组织发挥很大作用,但我国没有太多对医生行为的约束,如果出了责任事故要追究,但行为规范主要靠个人自律,行业自律没有使上劲;最后,还有患者教育的问题,这不仅是就医问题,而是患者缺乏一些基本的科普知识,盲目迷信大医院、贵重药、进口设备,不理性消费,有时也对过度医疗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使医疗费用水涨船高,难免不出现矛盾。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要标本兼治才能凑效。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