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忠达坦言,仅考虑企业利润的话,生产鱼精蛋白“非常不值”。“我们每月的生产能力是1000万支,但鱼精蛋白一年的全国需求量也不过120万支,所以,在我们企业136项产品中,鱼精蛋白所占比例实在太小,而且市场还在缩小。”另外,鱼精蛋白属“限价产品”,盈利空间非常小。“如果企业只生产鱼精蛋白,肯定是要亏本的,所以要搭配别的效益好的药,才能收支平衡。”中国药店:www.ydzz.com
北京凯悦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人则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在2007年拿到鱼精蛋白的生产许可后,公司一直没有生产该药品,原因有三,“一是鱼精蛋白是医保目录药品,有最高限价,利润空间太小,甚至不够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其二,鱼精蛋白的原材料是太平洋深海鱼,这种鱼的成熟期在四五月,受自然条件约束和波动的可能性非常大。三是鱼精蛋白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是非终端灭菌的无菌产品,对生产过程技术要求很高,生产这种药非常不划算,几乎是没有利润或者入不敷出。”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为缓解此次波及全国的“紧缺危机”,在国家药监局的要求下,北京凯悦制药有限公司已经启动生产,上海第一生化也开始加班加点提高生产量。中国药店:www.ydzz.com
“我们已经把库存药分批发往最紧缺地区,目前库存仅剩1万余支。”孙忠达介绍说,“本月13日,以新原料制成的第一批9万余支新产品已全部完工,进入到最后21天的产品检验周期,本月底、下月初就将全部投向市场。之后,我们就能恢复每个月8万到9万支的供应量,满足全国市场的需求。”中国药店:www.ydzz.com
“紧缺”背后的博弈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其实,鱼精蛋白的紧缺绝非偶然。中国药店:www.ydzz.com
早在2007年,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就曾委托中国价格协会、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课题组开展专题调研,并形成《廉价短缺药品价格问题调研情况报告》。中国药店:www.ydzz.com
该报告显示,2002年1月—2007年6月,媒体和地方医疗机构报告的疑为短缺的药品合计为286个品种,其中14个品种已经没有经销,此外有6种药品虽有供应,但是靠消化库存维持,生产经营企业缺乏积极性,存在短缺风险。中国药店:www.ydzz.com
课题组给出的解决之道是,一方面要注重解决短缺个案,保障临床供应和用药安全;另一方面要不断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廉价药品的生产使用问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2009年底,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也曾在官网上发布通知,专门针对短缺和低价药品进行招标。在这份“短缺药品目录”上可以看到,除了血制品等老面孔外,维C银翘片、去痛片、红霉素等常见普通药品都纷纷上榜,鱼精蛋白和治疗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药“亚甲蓝”也都赫然在列。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目录“注解”显示,该目录是由北京市各医院根据2008年临床使用中收集的数据而制定,这些品种在全国也大多属于短缺品种。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为什么这么多药品面临短缺?为什么短缺多年难以根治?中国药店:www.ydzz.com
据孙忠实介绍,从1992年起,我国开始尝试建立基本药物目录制度。目前,我国共有11500种药物,其中,已有307种属于“基本药物”,2300种属于“医保药物”,这两类药物已经基本覆盖了患者的日常必需。对于这两类药物,国家实行价格管制政策,并已先后27次降低药物价格,以保障患者利益。中国药店:www.ydzz.com
例如,国家对“基本药物”实行招标采购政策,采取报价中标的形式,以保证质量稳定的低价药入选。对于“医保药物”,国家实行最高限价政策,控制药物的价格波动。而对于这两类药物之外的药,主要采取市场定价的方法。中国药店:www.ydzz.com
“可是这几年原材料价格猛涨,人工成本也在上涨,相应的制度却在一味控制药价,不允许市场价上涨,利润空间被逐渐压缩,直至没有利润,甚至变成亏本生意,企业还怎么做?我们也曾申请适度提高价格,但是一直没有回应,违背市场规律的管制是行不通的。”一位药厂的高管人员透露说,很多药厂都存在着低价竞标,但并不生产相应药物的情况。“都是赚个名头,打个广告,等到药物真正短缺的时候,相关部门又紧急召集药厂,要求必须生产,药厂为了应付差事就交一批药,等过了这段时间就停产,短缺又会发生。”中国药店:www.ydzz.com
“救心药”鱼精蛋白医院缺药 民间价格涨300倍
【2011-09-27】【作者:李妍】【来源:中国经济周刊】【阅读量:12839】【大 中 小】【打印】
本文共4页 当前为第3页
![]() |
相关阅读 |
· | 鱼精蛋白等有望纳入基本药物 或定点生产避短缺 [2011-10-13] |
· | 制度漏洞致廉价药短缺 鱼精蛋白黑市价翻300倍 [2011-09-30] |
· | 鱼精蛋白短缺根源在于利薄?廉价药一定要涨? [2011-09-30] |
· | “鱼精蛋白”断货 利润要了廉价“救命药”的命 [2011-09-28] |
· | 救命药鱼精蛋白告急背后 折射政府限价制度隐忧 [2011-09-28] |
· | 救命药喊“救命”拷问“招标缺陷” [2011-09-21] |
· | 经典廉价药为何断档 医院药企医采中心各有苦衷 [2011-09-20] |
· | 下一个“鱼精蛋白”会是谁? [2011-09-20] |
· | 鱼精蛋白被搭售 莫让药荒酿公共卫生事件 [2011-09-20] |
· | 求解廉价药短缺顽疾:别让行政手段越俎代庖 [2011-09-20] |
· | 鱼精蛋白等药荒都是廉价惹的祸? [2011-09-19] |
· | 北京药监局协调在京企业生产鱼精蛋白供应全国 [2011-09-19] |
· | “鱼精蛋白”停产背后:低价入基药 量少难为继 [2011-09-16] |
· | 绝大部分药品供过于求 鱼精蛋白短缺属个例 [2011-09-16] |
· | 北京个别医院鱼精蛋白短缺 药品定价机制待完善 [2011-09-16] |
· | 救心药告急真正原因:定价机制倒逼廉价药消失 [2011-09-15] |
· | “鱼精蛋白”是低价药命运的寓言 [2011-09-15] |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