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模式”或成主流中国药店:www.ydzz.com
尽管国药、华润北药、上海医药都已在医药商业领域拥有相当大的规模,但其现代物流水平还有待提高,物流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并购狂人”最大的痛处。业内人士指出:“看似集中化的配送通道,实际是如建筑分包般的支离破碎,各个中小转配送商都可能发生问题,并让长堤溃塌。这是目前医药流通企业走向集中化所遭遇的最大问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司长向欣指出:“目前,我国药品流通企业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现代医药物流发展相对滞后,信息化水平较低,管理水平、流通效率和物流成本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工商一体的上海医药十分清楚这一问题,深知稳扎稳打的必要性,2010年底宣布进入北京市场之时,吕明方向北京市长刘淇明确表示:“要将松江模式带到北京来。”中国药店:www.ydzz.com
所谓“松江模式”即由上海医药自己组织生产一部分药品,其余正常配送,以有效降低成本。2009年2月,上海医药在松江区试点尝试“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零差率药物购销模式,该模式根据松江区卫生局开出的常用目录中435个规格的药品目录,由上药集团定点生产,再统一由上医股份直接配送到医疗机构。由于上药集团可以自己生产大部分基本药物,采取零差率采购配送,才真正地减少了环节,避免了流通溢价,降低不断并购带来的成本风险。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与之相似,华润北药也有庞大的工业体系,不但可以在并购中获得更大的配送权,其集团下属的工业企业还可以通过在当地中标,由旗下物流企业统一配送。中国药店:www.ydzz.com
国药也意识到了,只有工业才能保证企业从集中采购配送权中获得利润,仅仅占据大面积的配送无法获得相应的规模效应。目前,国药在四处开展“战略合作”时,均明确提出收购当地一些制药企业,“松江模式”或成为三大巨头并购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国药店:www.ydzz.com
医药流通业三国纷争 “松江模式”或成主流
【2011-04-06】【作者:贾岩】【来源:医药经济报】【阅读量:12518】【大 中 小】【打印】
本文共3页 当前为第3页
![]() |
相关阅读 |
· | 医药流通行业的两类运营模式 [2013-08-05] |
· | 跨越式发展成医药流通业主向 要当心现金流 [2011-06-29] |
· | 国药华润上药将公开角力 医药流通业迎来重组潮 [2011-06-14] |
· | 医药流通大鳄潜进基层 现有商业模式或将调整 [2011-03-31] |
· | 医药流通业发展规划出台在即 龙头企业将受益 [2011-03-31] |
· | 行业人士热议未来的医药流通业走向 [2011-03-18] |
· | “十二五”规划将出 医药流通业酝酿航母计划 [2011-03-14] |
· | 医药流通并购热潮涌现 难掩三大隐忧 [2010-12-21] |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