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进程受困于“瓶颈”中国药店:www.ydzz.com
因创新药的经济成本要远远超过一般仿制药,这也是计价的重要基础。创新药品的研发投入多、周期长、风险高已成为行业共识。开发一种创新药往往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需要企业投入数亿元资金,上市后剩下的专利保护期短,有的甚至不到10年。从风险成本看,新药研发周期长,导致其每个环节的淘汰率都较高。只有具备较强研发能力和承担失败风险的企业才有可能进行新药研发。专利药上市后还要继续进行四期临床研究以及新的适应症、新的治疗方法的研究,研发投入并不会随着上市而停止。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研发费用在不能资本化前全部计入管理费用,因此越是注重研发的医药企业,管理费用越高。另外,目前招标的质量层次的划分没有统一标准,原研药享受超国民待遇,而国内专利药大多被列入GMP药品组,与一般的仿制药同组竞争,这显然与创新药的地位不相符。中国药店:www.ydzz.com
同时,由于国内医药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医药市场所生产的药物95%以上为仿制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创新药寥寥无几,生物医药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大多数制药企业规模偏小,实力单薄,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和承受风险的能力均与国外企业有很大差距。并且,创新药物的市场拓展较难。由于医保目录每四年调整一次,基本药物目录每三年调整一次,各地药品集中采购周期一般不少于一年,如果创新药上市恰巧面临医保目录的“空窗期”,就会使创新药难以及时进入市场。此外,药品价格也会受到政策性降价的较大影响,一些产品的生产成本几乎和销售价格持平,甚至低于销售价格。药品招标的周期性也极大地增加了创新药的时间成本。中国药店:www.ydzz.com
集思广益“深挖”市场建议中国药店:www.ydzz.com
创新药研究涉及药效、药代、毒理、药学、化工、生物、医学、分析等多个学科。只有从基础研究过渡到应用研究的多学科、多层面的合作才能显现成效。中国本土药企和新药研究开发机构,参与创新药研发的能力正在提高,与国外跨国制药企业有效、充分地整合资源也成为其成功的关键。中国药店:www.ydzz.com
同时,为加快我国自主创新药产业化、市场化,国家应加大医保政策扶持力度。全国人大代表、神威药业董事长李振江建议,要发挥国家医保政策对药企创新的促进机制,将创新药品优先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同时,缩短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周期,两年调整一次,并探索动态调整机制。针对这一状况,吴以岭委员提出,要合理制定纳入基药目录中专利中药的价格,让老百姓能够用上中医药创新成果所带来的疗效确切的好药。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全国人大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指出,我国创新药中,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单纯依靠企业自身研发力量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在药物研发创新方面如果能得到国家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对整个产业健康发展会起到促进作用。他建议国家药品审评中心(CDE)借鉴美国FDA的成功经验,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一是早期介入创新药研发,二是采取灵活的临床试验政策,三是将创新制剂单独归类,与创新药审评享有同等政策。并且,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在全球新药研发竞争日益激烈背景下,加快我国药品管理政策、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等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同时,业内人士还建议:要完善药品审评策略,提高药品审评审批效率,缩短新产品上市周期;通过制度设计推动国家重大专项扶持的创新药的市场转化,促进医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创新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中国药店:www.ydzz.com
创新药亟待“市场深挖”
【2014-12-12】【来源:新康界】【阅读量:54763】【大 中 小】【打印】
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2页
![]() |
相关阅读 |
· | 创新药市场:药企正驶向何方 [2021-11-03] |
· | 中国医药市场全球第二,创新药仅占6% [2018-04-12] |
· | 创新药取代仿制药,我国药研从“中国新”转向“全球新”! [2017-02-21] |
· | 创新药申报据半 药企研发趋于理性 [2017-02-09] |
· | 药品研发:绿叶创新药或首入美国市场 [2015-10-15] |
· | 创新药后续免费使用不属增值税征收范围 [2015-02-06] |
· | 利好:创新药获增值税优惠支持 [2015-02-06] |
· | 18个药物享受优先审评待遇 创新药公司受益 [2015-01-16] |
· | 2015医改深化 创新药、器械、服务配置价值凸显 [2015-01-14] |
·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药产业大而不强 [2014-07-08] |
· | 如何为创新药进入市场“开绿灯”? [2014-03-20] |
· | 中国新药创制已投逾300亿 获62件新药证书 [2013-02-26] |
· | 报告称监管人员少或为中国药企创新瓶颈 [2012-11-30] |
· | 重大新药创制将循“三重”原则 着重培育中药 [2012-11-30] |
· | 创新药终端环节激励缺位 药企吁自动进入医保 [2012-03-26] |
· | 代表委员呼吁构建创新药物发展绿色通道 [2012-03-14] |
· | 创新药物研发回报机制欠缺 本土制药企业陷纠结 [2012-03-12] |
· | 政策扶持培育研发温床 创新药未来格局清晰可见 [2011-11-03] |
· | 400亿“专项”使命:10年内进世界前三 [2011-10-21] |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