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中药配方颗粒标准难产

【2014-02-21】【来源:医药观察家】【阅读量:62413】【 】【打印



本文共3页 当前为第2
  标准研究进展缓慢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武滨表示:“现在中药企业都看到了中药配方颗粒的市场前景,希望试点扩容,自己企业能够参与。”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他还指出,十多年前,即便是名牌的中药企业对研究中药配方颗粒都避之惟恐不及。因为做中药配方颗粒需要大量的研究,且国家相关机构没有科研经费支持,中药协会也没有对中药配方颗粒做安全性评析,加上销量小中医院也不接受中药配方颗粒。因而,国家请一些品牌中药企业进行试点生产时,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拒绝,相关企业认为科研时间长、耗费资金多、看不到市场前景。中国药店:www.ydzz.com

  2001年7月,《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实施,上海家化子公司江阴天江药业、红日药业子公司康仁堂、华润三九、广东一方、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及四川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相继获得国家试点生产企业资质。中国药店:www.ydzz.com

  经过近几年行业的飞速发展,一些地方和相关企业已急不可耐地想分一杯羹。早在2009年,北京、天津等地就已经把尚处在试点阶段的配方颗粒纳入了医保;2011年、2012年,吉林、安徽两省先后批准省内部分企业加入中药配方颗粒试点;2012年,在国家标准迟迟不出的背景下,广东率先公布了102个中药配方颗粒的省级标准。中国药店:www.ydzz.com

  然而,2013年6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却发文叫停,要求严格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研究管理,在国家出台相关规定前,各省级食药监管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自行批准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中国药店:www.ydzz.com

  有中医药研究院的专家表示,目前中药饮片市场已经饱和,各家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很多利润微薄,而中药配方颗粒近几年发展迅猛,各家企业都想进入淘金,而食药监总局的一纸禁令,让这种想法化为泡影,企业只能寄希望于标准的出台,能够使市场再度放开。现在标准迟迟不出台,6家企业依旧垄断市场,很多其他的企业有意见。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