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议价的出现与药品集中采购制度不无关系。2006年,药品实行省级集中招标采购,原本是政府干预药品流通环节的一种手段,以抑制药品虚高流通成本,遏制药品回扣之风。但现实中未能规范执行,只招不采,省级政府空有中标价,医院仍有自己的采购价,集中采购异化成为“二次限价”。在加成政策的驱动下,利用议价的灰色空间,医院和药企结成利益共同体,以药补医机制得以强化。中国药店:www.ydzz.com
种种不当管制导致“明降暗补”畸形现象,反过来又进一步固化“以药补医”。杜绝“明降暗补”,须减少不合理的管制,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办法,实现医药分开。这意味着,被许多专家形容为“万恶之首”的药品加成政策必须及时取消,公立医院不再从药品获得利润,而是从医疗服务中获得补偿。公立医院的补偿渠道有三条,政府补贴、药品加成收入、服务项目收入,去除占四成的药品加成收入,靠政府补贴能力有限,提高服务项目收入、实现以医补医是明智的选择。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从一般规律来看,“以医补医”是医院合理的补偿方式。“以医补医”也称为“以技补医”,能体现医疗服务的价值,也是世界各国医疗服务体系运行的基本规律。“以医补医”在我国有了开端。从去年开始,北京市多家医院试点医事服务费,探索以服务费来补贴医院运行成本。在基层全面推开的一般诊疗费,也是“以医补医”。两者共通的特点是将一些服务项目和药费整合,其中大部分费用由医保支付,患者只需自付小部分费用。中国药店:www.ydzz.com
北京一家试点医院负责人称,医院的药品加成已压缩到5%。这种以医保打包付费来补偿医院的实现路径,早已被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所证明。比如在中国香港地区,居民住院每床日自付100元,门诊45元,来自医保的补偿、政府的补助足以养活公立医院。中国药店:www.ydzz.com
医改正在努力搬走“以药补医”的大山。但如果医保、医疗、医药几个环节不能很好地联动,如果已被证明不合理的管制手段迟迟不加以改变,其他变相的“小打小闹”、“为改革而改革”,很容易变成“明降暗补”,反倒会不断地强化“以药补医”。中国药店:www.ydzz.com
药价“明降暗补”不可取
【2013-12-09】【来源:人民日报】【阅读量:68196】【大 中 小】【打印】
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2页
![]() |
相关阅读 |
· | 药品降价屡被化为无形 医药业坎坷的降价路 [2013-12-16] |
· | 医药业加快反价格垄断 外资高价药或先中枪 [2013-11-26] |
· | 发改委拟推新一轮药价改革 具体细则未出 [2013-08-09] |
· | 再论二次议价 [2013-05-21] |
· | 新药定价“经济论” [2013-03-18] |
· | “二次议价”褒贬不一 被称非药价虚高良方 [2013-03-15] |
· | 争议药品集中招标:二次议价的博弈 [2013-03-14] |
· | 药品“二次议价”遭炮轰 或难杜绝暗扣 [2013-03-12] |
· | 二次议价目的何在 [2013-03-07] |
· | 二次议价被疑矛盾转移 [2013-03-06] |
· | 二次议价到底放开还是不放开? [2012-12-03] |
· | 价格新规将利于促进合理用药 [2012-06-12] |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