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药品安全风险原因分析中国药店:www.ydzz.com
药品安全水平取决于药品监管水平。欧美发达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都出现过严重的药害事件,但随着监管制度逐步健全,使药品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我国政府对药品的管理,从计划经济下的生产管理、行业管理,转化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多元主体的专业化监管,这一任务远未完成。当前出现的药品安全风险,很大程度上缘于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滞后。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一是多种因素干扰监管的科学性。药品是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对药品的监管本质上是风险管理,科学标准是评判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唯一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药品标准制定、审评审批、执法监督。过去由于把关不严,使大量没有临床价值的药品由“地标”转为了“国标”。有些民族医药并不符合科学标准,但为照顾民族感情,给予了宽松政策。有的地方考虑社会稳定,担心企业倒闭引起社会影响,对那些不达标、不合格的药企从轻处罚。更有甚者,只顾本地经济发展指标,不顾群众健康安全,对制造假冒伪劣的企业听之任之、包庇保护。这些“场外因素”严重破坏了药品监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客观上也助长了不良药企违法违规的行为。中国药店:www.ydzz.com
二是监管事权划分不够合理。(1)地方监管责任难以落实。药品、医疗器械的生产监管权在地方,但监管资源有限,无法承担药品安全的监管责任。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往往是各地的税收大户,将安全检查的责任赋予地方,难以避免出现地方保护。(2)地、县级检验机构数量较多,人才、装备水平不高,基本不能发挥识别风险的作用。而国家级的技术支撑机构存在严重的人才、装备、经费不足的问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三是药品审批制度不完善。(1)药品审评采用“双审双报”制度,企业申报产品先由省级初审,再报国家局进行审评。初审只是形式审查,没有实际意义。技术审评结束后,还要进行行政审批,二者完全可以合并。过多的审批环节,降低了审评效率,影响了新药上市的进度。在这种制度下,仿制药报批一次需半年左右,配方调整仍需再报。许多药企为尽早占领市场,有时明知同一性不够也不作调整。造成药品市场良莠不齐,疗效好的药品由于上市周期长,反而缺少竞争力。中国药店:www.ydzz.com
(2)分类审评制度不够完善,临床急需、确有创新的药品难以得到及时审评。比如癌症中唯一实现突破的宫颈癌疫苗,2006年即在美国上市,随后陆续登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但由于缺乏特殊审批渠道,一直未通过中国注册,上市时间将晚7至8年。中国药店:www.ydzz.com
(3)在对药号的审批中,法律规定申请单位必须是生产单位。相当一批有先进生产能力的企业,只能生产自己研发、获得批号的产品,大量生产能力闲置。而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为获取药品批准文号,又必须投巨资兴建新的、符合GMP标准的生产线,影响了研发投入,制约了创新能力提高。这种研发与生产捆绑的管理方式,限制了专业化分工,遏制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是药品产业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的重要原因。中国药店:www.ydzz.com
四是监管队伍素质不高。药品监管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目前主要缺少药品上市审评人才和从事现场检查稽查的专职检查员。监管队伍准入门槛不高,学历结构偏低,基层人员过多,不能适应集中监管的需要。地市级以下机构领导班子成员大部分是非专业人员。国家局的专业人员数量少,编制不足。审评员、检查员个人发展主要依靠行政职务晋升,缺少职业上升渠道。薪酬偏低,队伍不稳定。中国药店:www.ydzz.com
五是监管体制与国际不接轨。国际上针对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制定了公认的标准和规范。我国现行技术标准、规范与国际通用标准差距较大,难以与发达国家建立起审评和检查的互认机制,影响了医药产品打开国际市场。境外药品生产检查几乎是空白。中国药监在国际监管事务中参与度较低,有些国际组织虽已加入,但没有建立起实质性工作关系,难以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中国药店:www.ydzz.com
深化监管体制改革 防范药品安全风险
【2013-08-05】【来源:第一财经日报】【阅读量:83590】【大 中 小】【打印】
本文共4页 当前为第2页
![]() |
相关阅读 |
· | “知假买假”获法律支持 考验药店渠道管控? [2014-04-01] |
· | 药品监管动真格倒逼药企质量管理升级 [2014-01-03] |
· | 药品零售远程巡查设想 [2013-12-10] |
· | 电子监管码为药品验明正身 [2013-11-06] |
· | 药品监管 不是太多而是不够 [2013-10-17] |
· | 食药监管有望得到强化 监管新体系将产生 [2013-03-13] |
· | 食品、药品应告别多头监管时代 [2013-02-27] |
· | 完善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和机制 [2013-02-07] |
· | 试点的“价值” [2012-09-25] |
· | 专家:健全我国药品标准管理体系刻不容缓 [2012-09-04] |
· | 评论称:药品“黑名单”关键在被黑后的代价 [2012-08-17] |
· | 应加强药品超适应症销售的监管 [2012-07-30] |
· | 药品法条款缺失遭质疑 几乎找不到惩戒企业条款 [2012-05-07] |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