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药价调整“前戏”做足

【2013-07-30】【作者:邝海燕】【来源:医药观察家】【阅读量:82306】【 】【打印



本文共3页 当前为第2
  调查方式需变革?中国药店:www.ydzz.com

  发改委欲通过成本价调查把准药企成本“脉”,但在过去任由药企“自说自话”的背景下,效果确实有待商榷。同时,下游药企对上游政府牵制作用过大,地位强势且信息披露消极,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管理者行使职权。而过往的几轮药品调价后,“限价药”的消失及改头换面显然折射出“药品管理者”的掌控力式微。中国药店:www.ydzz.com

  因此,尽管发改委对此次药企成本价调查作了创新与改变,但是,成本价调查如此方式能走多远,仍需拭目以待。毕竟,自2007年以来,每次成本价调查后,药价虽有调整,效果却不理想。由此也引发了业界的另一个思考,现行的成本价调查方式是否需要变革?中国药店:www.ydzz.com

  对此,上述人士表示:“本次调查方式虽有改进,但调查组的专业能力能否令人信服,调查最终能否逃脱虎头蛇尾的命运,仍是一个未知数。”中国药店:www.ydzz.com

  赵镇进一步指出,除调查组的执行力外,仍有很多问题难以忽视,具体包括:一、研发成本体现不足;二、关注面偏窄,重点偏向生产企业,商业企业涉及不多;三、企业的生产成本差异较大,被调查企业却不一定有代表性。中国药店:www.ydzz.com

  “前几次药企成本价调查之所以失败,问题主要在于机制。”闫武直言,前几次调查的问题根源在于政府并未真正开展调查,而是任由企业报价。此外,全国税务联网、单品种核对、同品种对比(差比价)等其实是个很大的工程,但发改委雷声虽大雨点却非常小,几年以来,进程缓慢。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与此同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企业总有各种“避难”门路。“我国普遍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调查走到最后,变成了不痛不痒的‘走过场’,只针对无关大局的中小企业,真正有影响力的企业反而被政府牢牢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目前,业内都在担忧本次调查最终会成为高价药企‘正名’之机。”因此,闫武认为成本价调查变革需从政府相关机制开始。中国药店:www.ydzz.com

  赵镇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由发改委去调查民企、外企,不一定能获得最真实的数据,企业仍能通过种种手段作假。而对于国企,即便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存在问题,若企业不予理会,最后只能不了了之。“说到底,还不如让第三方机构来进行药企成本价调查,或许能有效解决问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