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您如何看待支付方式改革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的角色和地位?中国药店:www.ydzz.com
A:随着医保基金收入的增长,怎么把这部分资金利用好,确实需要支付方式的改革加以推动,但是不要把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到不恰当的位置,而应当把支付方式改革和医疗服务供给方的改革结合在一起。比如我们采取按人头包干或按病种付费,在这种激励机制下,医疗供给方控制费用过后,结余是否可得?如果不能获得,就难有支持改革的动力。中国药店:www.ydzz.com
另一方面,支付方式转变后,医疗供给方连同医疗组织方式也要相应发生变化。例如采取“大包干”方案,单独一家医院可能难以承受这样的业务量,那么包给医联体的话,医疗供给主体之间应该有怎样一个共同承担风险的机制,这都需要加以调整。中国药店:www.ydzz.com
所以,支付方式改革应该与医疗供给方的改革,包括公立医院改革衔接起来综合考虑。中国药店:www.ydzz.com
许速:需要更合理的控费设计中国药店:www.ydzz.com
Q:上海很早就开始实行总额预付,其目的是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但执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您认为这个制度未来该如何完善?中国药店:www.ydzz.com
A:我觉得医保总额预付这个制度的产生本身是一个无奈,它产生的背景是医保费用不够,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医保面临崩盘,当时制度设计是根据这种情况来设计的,所以它是一个无奈的制度,并不是一个最合理的制度。如何能够把医保的资源用好,建立合理科学的医疗保障制度,促进我们公立医院的改革,我认为这里面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国药店:www.ydzz.com
首先对医保费用的支付方式要调整。我们现在是总额预付,这种限额的前提会导致两种情况发生:一是抑制老百姓部分合理的医疗需求,因为额度本身就代表资金,必然会催生出想方设法节省资金的情况;二是产生推诿病人,医疗机构把医保费用预留下来。我觉得不管是什么样的制度,它都不可避免存在正负两面。未来不管医保管理体制如何取向,我认为都应该从理赔型的医疗保险制度向管理型的医疗保险制度转变,必须强化资金的管理,从支付方式的角度来看,要建立比较科学的支付方式,比如按照床日或按照病种支付,让医保既能满足需求,又能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中国药店:www.ydzz.com
Q:现在三甲医院扩张非常厉害,门诊也是熙熙攘攘,令人吃惊,如果想实现分流病人、控制费用的目的,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如何把门诊病人留在社区,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遏制三甲医院的扩张,特别是门诊扩张的冲动,请问您在这方面有何见解?中国药店:www.ydzz.com
A:如何借助医保制度搭建相对合理的卫生架构,把社区这块做强,即如何产生分层医疗的合理体系,让综合型医院做综合医院的事,社区医院做社区医院的事,这块我们都在制度设计中。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从专业角度来说,我们应形成急慢分治的体系,包括树立一些慢性病就诊的规章制度,现在我们住院的床日、复诊率跟国际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比如我们的住院床日比较长,平均就诊次数和门诊量都在剧增,复诊率也在增加,这些数字背后到底是合理的就诊还是不合理的就诊,我认为都有必要纳入考虑。像综合医院有大量的病人本该转到康复体系,但实际上人却被留在了医疗体系里,这不仅占据了紧缺的医疗资源,费用也会居高。中国药店:www.ydzz.com
总之,医保支付方式和医院管理的方式必须整合起来考虑,而这些整合又要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依托信息化把传统粗放型的管理变为精细化的科学决策。中国药店:www.ydzz.com
蔡立:制度保障深圳资源均衡中国药店:www.ydzz.com
Q: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与北京、上海相比,其独特优势之一是医保资金相对充裕,同时社康中心承担了深圳65%的门诊,这在全国是比较少见的,特别是在人口聚居的大城市,往往是二、三级医院承担的门诊量比较大。深圳在社区首诊方面确有新的突破,请您总结一下深圳在促进社区医疗机构发展,实现社区首诊、双向转诊方面的经验。中国药店:www.ydzz.com
A:深圳的社区首诊能够把这么大比例的人群留在社康中心首诊,实际上是有几个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一是医保绑定了劳务工到社康首诊,就是劳务工必须在社康中心首诊,通过社康向上一级转诊才能按社保规定支付费用。二是挂号费和诊疗费,社康中心比二、三级医院的收费都要低,每人次的诊疗费为10块钱,到二、三级医院就诊要高出这个费用。三是社康中心配齐了基本药物,而且在社康中心取药可以打折。深圳已经取消了药品加成,但是社康中心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基础上还打7折。中国药店:www.ydzz.com
我们通过这样一些政策引导,逐步培养民众社区首诊的习惯。接下来深圳还要探讨能不能进一步加大在社区看小病、看常见病、做健康管理和康复等诊疗内容的政策优惠力度,推进家庭医生和家庭病床纳入社保范围等。中国药店:www.ydzz.com
医改梦不止于顶层设计
【2013-07-04】【作者:黄静芝】【来源:医药经济报】【阅读量:84869】【大 中 小】【打印】
本文共3页 当前为第2页
![]() |
| 相关阅读 |
| · | 加快新医改迫在眉睫 [2014-08-12] |
| · | 医改的五年是药店备受煎熬的五年 [2014-08-07] |
| · | 医改催热社会办医 国际资本欲分羹中医领域 [2014-06-23] |
| · | 问道医改核心:重在补偿机制 [2014-06-09] |
| · | 深化医改:期待“中国式办法”破题 [2014-06-03] |
| · | 期待医改剑指“两高”见实效 [2014-05-30] |
| · | 陈竺调研地方医改:需除基层债务“痼疾” [2014-05-14] |
| · | 新医改:综合改革破解难题 [2014-04-21] |
| · | 六年新医改硬骨难啃 医改办归口讨论再起 [2014-04-08] |
| · | 医改到底有多难? [2014-04-08] |
| · | 医改成功需落实“三回归” [2014-03-28] |
| · | 刘延东:探索破解医改难题的中国式办法 [2014-03-28] |
| · | 国务院部署医改五大工作 药企或掀医院投资潮 [2014-03-27] |
| · | 国务院常务会确定今年医改重点工作 解读 [2014-03-26] |
| · | 谨防医改衍变成药改 [2014-03-19] |
| · | 两会看医改:基药“机要” [2014-03-14] |
| · | 医改再辩:政府or市场 [2014-03-14] |
| · | 凌锋:医改需要顶层设计标本兼治 [2014-03-13] |
| · | 陈仲强:促医联体模式落地推医改纵深发展 [2014-03-12] |
| · | 钟南山再放“狠话”谈医改:体制有致命缺陷 [2014-03-05] |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