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药企受重创中国药店:www.ydzz.com
本报:结合上述分析,您认为如果《规则》最终落实,将会对整个行业和药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国药店:www.ydzz.com
孙辉:站在药企的角度看,药品价格战将愈演愈烈,尤其是普药产品,不论属于基药还是非基药,都将承受巨大的价格压力,产品安全及质量隐患将继续存在,这对监管方的管理力度提出更高要求。另外,从行业角度看,广东省不仅是全国用药大省,还是全国医药价格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省份,在药品采购招标等方面具有风向标意义,若此《规则》最终严格执行,将对传统药品购销格局及药企营销模式有较大影响,或引发行业新一轮洗牌。中国药店:www.ydzz.com
董靖:如果此版《规则》严格执行,首先将对同一通用名、同剂型、同规格药品生产企业在2家(含)以上的药品造成毁灭性打击。除了一些和外企原研或国内单独定价分处不同竞价组的产品可以幸免于难之外,其余同处一个质量层次的药品就只剩下价格比拼了。另外,《规则》要求每月开展一次竞价,意味着价格比拼将更加残酷。根据业界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共识,代理销售方和推广方只要有选择的余地,都不会也很难去压缩销售环节的成本,这样就会倒逼生产企业压缩原材料成本,为了生存,很可能会再现“毒胶囊”的假劣药品事件。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其次,《规则》将极度恶化国内药品生产企业的生存空间。由于历史原因,国内的药品生产企业在创新、资金等方面都与外企或合资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内药企生产的产品以仿制药居多,原研、专利、单独定价产品大多掌握在外企或合资企业手中,让本已处在竞争劣势的国内药企更加雪上加霜。中国药店:www.ydzz.com
本报:针对上述情况,可以说,此《规则》严格执行的影响不容小觑。请您从整体上谈谈《规则》的不足之处及建议。中国药店:www.ydzz.com
孙辉:在新规中,如基药“每月竞价”、非基药“剂型合并、同规竞价”等方面的提法都值得商榷。尤其在非基药招标中,质量层次的划分应进一步细化,对通过欧美、新版GMP认证等产品予以适当的鼓励;一味追求最低价中标也不够合理,应参考综合得分中标,并引入产品质量指标。中国药店:www.ydzz.com
董靖:《规则》存在很多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第一,《规则》没有从以往的药品集中采购招标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忽略了药品的商品属性。政府变本加厉企图用更多的行政干预和制度设计类实现公平的市场竞争,最终结果可想而知。中国药店:www.ydzz.com
第二,没有用国家行政体制改革和创新的精神来指导《规则》的制定,也没有尊重和执行卫生部、发改委、国家药监局等部委的相关文件精神,在一些相关条文中缺乏对药学和经济领域的基本常识。中国药店:www.ydzz.com
第三,剂型合并分组并不合理。如将肠溶胶囊(片)、分散片、口服泡腾片等一些具有先进性、特殊适应症和特殊患者群体的剂型与普通片、胶囊等合并在口服常释剂型中,不仅缺乏基本的药学常识,而且剥夺了医生治疗疾病选择用药剂型的权利,也损害了患者使用所需药品剂型的权利。同时,在对软袋大输液的分组划分中,将直立式软袋与软袋单管、软袋双管、双层无菌包装分为不同组也毫无意义。中国药店:www.ydzz.com
第四,低价药定义的问题。《规则》将日均使用费用小于或等于1元的西药和生物制品划分为低价基本药物,显然缺乏对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认识和了解。药品的生产成本上涨,临床的用药水平已今非昔比,日均使用费用小于或等于1元的西药和生物制品早已凤毛麟角,这样的低价基药划分标准形同虚设。中国药店:www.ydzz.com
耿鸿武:在我看来,最大的不足首先是招标本身,如果不招标,当前的一些痼疾或可利用市场手段来解决;其次,在国内同质化最严重的药企遭受近乎毁灭性灾难的同时,《规则》却对独家产品和进口、原研产品没有任何的杀伤力和冲击力。考虑到这类药企在整个医药行业的巨大占比,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或成泡影,至少效果不明显;第三,《规则》忽略了医疗机构的重要性。在整个链条上,只有药企、医生、医院、政府都愿意解决药价虚高等问题时,才会有良好的改革基础。如果调动不起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那最终的结果可能要大打折扣。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为此,我建议再发挥议价机制,让医疗机构能从中获益,最后让价格差价为医疗机构所有。将价格决定权交还给药品的生产者和传递者,而不是交给招标办去谈判,这样也有利于降低药价。中国药店:www.ydzz.com
广东新规的硬伤
【2013-06-05】【来源:医药观察家】【阅读量:89830】【大 中 小】【打印】
本文共4页 当前为第2页
![]() |
相关阅读 |
· | 药品议价“粤式”细则领变营销 [2013-11-25] |
· | 湖北卫生厅长自夸药品招标最好 [2013-08-02] |
· | 粤药品招标新规被指“过度保护外资药” [2013-05-22] |
· | “广东模式”破局? [2013-02-28] |
· | 寄望广东统一招标平台走出新路 [2013-02-01] |
· | “广东模式”能否破解药品招标乱象 [2013-01-31] |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