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中药材造假新动向 手段高行家看不出来

【2013-04-22】【来源:瞭望】【阅读量:90671】【 】【打印



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2
  打击制假售假难题待解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业内人士反映,目前对中药材制假售假的打击,仍面临着行业标准缺失、准入门槛不高、违法成本低、执法人员不足等多方面难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伊厦成都国际商贸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寿建鸿说,由于行业标准缺失,如何对假药定性存在尴尬。“对于通过各种手段掺假售假的行为,打击起来相对简单,但中药材讲究道地,不同地区种出来的中药材其药性也各不相同,如果客商以次充好,是否能够认定其售假药材面临现实的操作难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中新药业副总经理徐道情说,目前,中药材、制剂的收购方,在检测产品时,还是以传统的眼看、口尝、鼻闻、手摸等传统经验来衡量和鉴别其性状、色泽、质地和气味。企业会配备一些检测设备,但是不常用、不好用,很多药品的质量是仪器检测不出来的。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中药材实际上就是农副产品,过去从事中药材经营的大多是一些药农。由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只要注册一个经营许可证,就可以进驻市场进行销售。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目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贩卖假药材将按产品价值的2至5倍处以罚金。平时,这些商家最多摆20~30公斤,罚下来最多就几百上千元,还没有中药材的检测费用高。”成都市金牛区药监局局长郑涛告诉记者,由于中药材市场大多为散户经营,拥有成千上万的客商,仅靠药监、工商等部门有限的人力难以实现监管“全覆盖”。以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为例,金牛区药监局负责食品药品监察执法的人员共有9名,但仅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就有1700多家店铺。违法成本低,执法人员不足,是中药材造假售假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中国药店:www.ydzz.com

  注重制度和标准建设中国药店:www.ydzz.com

  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中药材制假新特点,业内人士建议,应继续加大打击力度,并注重制度和标准建设,从根本上遏止中药材制假泛滥。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一是建立明确的行业标准。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专家,指定标准化的质量等级标准,并强制性明确中成药生产企业的用药等级标准。改变长期以来依靠“老药工”“望闻问切”式地选药,也切断企业以次充好的后路。中国药店:www.ydzz.com

  寿建鸿认为,应当建立起从种子、种植、采收、加工、包装到运输、储存一整套科学的标准,这样才能更科学地规范中药材的生产和销售。寿建鸿说,他们公司和成都中医药大学正在合作制定中药材的标准。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制定完一种道地药材的行业标准大约需要花费10万~20万元,如果国家准备对5000多种中药材进行标准划定,总计花费约10亿元。“虽然10亿元支出看似非常巨大,但国家可根据中药材的地理标志地进行划分,由中央、省、市三级财政共同担负。同时,可以引进中药生产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实现多赢的局面。”中国药店:www.ydzz.com

  二是建立质量追溯机制。专家认为,应从流通环节上建立起一套溯源体系,并出台政策“硬杠杆”,要求制药企业、药店、医院等机构采购中药材时,都必须选择能够溯源的药材。同时要尽快推广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企业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说,GAP启动至今已12年,但至今全国只认证了51个品种、59家企业以及66处中药材生产基地,而中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品种约有360种。按目前速度,完成这项工作至少还需60年。不仅如此,部分已认证的企业及基地甚至出现了“回潮”。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目前,在质量追溯体系和机制建设上,一些地方已经进行了有益探索。如在四川省,成都中医药大学联合省内5家电子信息和制药企业组成了科研团,开始利用物联网和电子标签技术,建立中药质量追踪体系。如今,在成都洞子口乡的川芎中药种植基地和雅安三九鱼腥草种植基地里就能看见,种植的药材都被贴上了二维条码电子标签,通过传感器便能显示包括药材生长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生产过程中添加的肥料、农药化学成分等各种参数。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三是鼓励药企建立种养基地。目前,一些有实力的医药企业已开始探索与药农对口建立种养基地,这不仅可以从源头上把控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还能省去中间环节,并确保收购价格,在最大程度上维护药农的利益,增加药农收入。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李慎明建议,希望由国务院国资委组建一到两个国有大型中医药企业集团并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中医药企业参与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从产业化入手,确保中药材的种植和炮制的“纯正”,并搞好中药制剂、中成药的研发,国家则在金融、税收上给予支持。中国药店:www.ydzz.com

  四是多管齐下加大打击力度。业内人士建议,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投入,加大对中药材售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包括在市场中设立药品监管站,派驻专业人员;整合部门资源,加强公安、药监、质检等部门联手打击违法行为的力度;严格执行刑法最新规定,对制假售假行为按照相关规定严处;构建诚信体系,并加大对违法者的附加处罚,如以身份证信息为载体,对违法人员拒绝银行贷款、社保等。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相关阅读
·“限硫令”剑指中药材乱象 多头监管存漏洞 [2013-12-24]
·五大“病因”致中药市场乱象不断 [2013-08-14]
·药材暴涨暴跌不利于中药发展 [2013-08-14]
·中药材安全:游走在红线边缘 [2013-08-13]
·“道地药材”不再地道中药材遭遇污染困局 [2013-08-13]
·评论:给久病难愈的中药材市场开副药 [2013-08-06]
·“洋中药”逆袭应引起警惕 [2013-08-02]
·中药材市场乱象重重 万元藏红花竟是纸做的 [2013-07-23]
·中药材安全性之囧 [2013-07-16]
·中国中药面临种质资源危机 [2013-07-16]
·洋中药占国内1/3市场 加剧中药种质资源危机 [2013-07-12]
·健全惩罚机制整顿中药材造假 [2013-06-27]
·别让问题中药材毁了传统中医药 [2013-06-27]
·从维C银翘片看中药今不如昔 [2013-06-21]
·斩断中药黑色链 百姓吃上放心药 [2013-06-17]
·不能把“有毒性”中药当“毒药” [2013-05-29]
·淀粉卖出“黄金价” 中药材造假利润惊人 [2013-03-21]
·中药材买手 [2012-11-27]
·冬虫夏草造假泛滥 石膏粉掺胶加黄连面伪造而成 [2012-11-27]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