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由于RDPAC的背景――它的会员主要是国际药业巨头――这种说法有瓜田李下之嫌,但是它也得到了本土先进企业的支持。毕竟,知识产权保护在创新中的地位无可置疑,不因利益不同而有所差异。事实上,当年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极具吸引力的经济奖励,中国小分子化学制药产业在研发投入尤其是创新性研发投入方面相当匮乏,导致中国虽有数千家企业化学仿制药厂在生产,利润却不及一个美国辉瑞。这是中国制药业惨痛的教训之一。中国药店:www.ydzz.com
百济神州首席医学官陈之键指出:“政府应针对创新型生物药和生物类似物,分别建立严谨严格的、以大量科学数据为依据和基础的监管审批制度和严格有效的执行体系,覆盖全生产过程的监测系统,严格监管不良免疫反应,与国际接轨,遵循欧盟及WHO的全球准则,确保我国生物药品的高质量及安全性。”中国药店:www.ydzz.com
报告还认为,中国需要革新的另一项内容是医保政策。目前,尚没有任何单克隆抗体药品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少数进入部分《省级医保药品目录》的单克隆抗体药品,主要针对住院治疗的病人,而且患者需要承担很高的自付比例。因此,中国患者实际使用创新型生物药的比例极低。以风湿性关节炎为例,只有约1%~2%的患者实际上接受了该类生物药的治疗。中国药店:www.ydzz.com
之前3年,中国医保的覆盖面急速扩大,总人口的覆盖率达95%,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医保体系。这对于制药企业意味着几乎无限大的市场。然而,中国医保水平尚属“满足基本”型,高、精、尖医疗技术和药物势必被摒之门外。这让掌握这些技术和药物的国际药物巨头心焦难耐。使出浑身解数冲入这个围城是他们一致的梦想。这份报告正是这种心情的佐证。中国药店:www.ydzz.com
固然,如果医保能够涵盖生物医药,自会给企业带来巨大利益,进而刺激他们的创新动力和能力。可问题是,中国医保筹资能力,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容纳价格极其昂贵的生物医药?之前,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刚给出一个测算,在现行制度下,在2020年之前,中国大部分城市医保基金都会陆续“穿底”,出现收不抵支。研究者认为,若放入医疗高端消费,会令这个日子来得更早些。中国药店:www.ydzz.com
在此种情况下,商业保险也许是值得推荐的渠道。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很多患者依靠商业保险得以使用创新型生物药。只是在中国这一潜力还有待充分挖掘。一个利好是,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在原则上承诺实行分级报销机制:政府着眼于基础医疗需求并拓展覆盖人群,而商业保险则作为重要补充手段,解决某些高成本的医疗支出。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一些药业巨头似乎正在接受这个事实。罗氏中国区总经理温陈佩茜指出:“对于很多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而言,生物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在兼顾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可利用政府、企业、患者等多方承担的共付机制,提高患者对创新药物的支付能力,加强药物的可及性。”中国药店:www.ydzz.com
外企为生物医药进保鼓与呼
【2013-02-04】【来源:中国青年报】【阅读量:97698】【大 中 小】【打印】
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2页
![]() |
相关阅读 |
· | 生物医药产业:“枷锁”不除难起舞 [2013-11-29] |
· | 生物医药产业:多重因素引发重大变革 [2013-01-06] |
· | 生物医药趁势而上 [2011-12-21] |
· | 十二五生物医药规划月内或出台 企业热衷布局 [2011-12-08] |
· | 十二五发力生物医药 各方资本争抢注资 [2011-11-10] |
· | 生物医药启动新产业周期 或诞生世界医药百强 [2011-08-04] |
· | 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待批 或将掀起并购潮 [2011-07-20] |
· | 生物医药产业高歌猛进藏隐忧 原创少仿制多 [2011-06-29] |
· | 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将公布 主攻新药方向 [2011-06-24] |
· | 我国生物医药区域不平衡进一步拉大 [2011-06-08] |
· | “十二五”生物医药获重大利好 药企创新加速 [2011-03-23] |
· | 政协委员韩忠朝:加速发展我国生物医药产业 [2011-03-16] |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