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专利被强仿 跨国药企变“秋菊”

【2012-09-27】【作者:侯睿之】【来源:南方都市报】【阅读量:107111】【 】【打印



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2
  拜耳曾为此提起上诉,而印度专利法庭一审驳回其上诉,根据其判决书,拜耳的多吉美价格过于昂贵,远远超出印度民众的支付能力,而且这种药物目前仅仅依靠进口,因此政府部门只能通过强制许可来保证印度民众可以享受到这种药物。拜耳则选择继续上诉,此案甚至闹得美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控诉,就此陷入无穷无尽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争端中。中国药店:www.ydzz.com

  而另一制药巨头诺华制药的格列卫,则一直无法在印度获得专利保护。印度当局早在2006年就以该药“没有足够的突破性的改进”为由拒绝给该药品授予专利注册,因此印度药厂就可以在该国生产并销售格列卫的仿制药,诺华没有一丝好处。诺华公司也成了另一个“秋菊”,开始无休止的诉讼,前不久还闹到印度最高法院。罗氏的特罗凯也有类似的遭遇,据悉,特罗凯的仿制药在印度几乎可以用“泛滥”来形容,甚至还远渡重洋流入香港等地,售价大约为每颗140港币,而国内的原版特罗凯则大约为600元人民币。但据国内专家介绍,一些病人买到的所谓“仿制药”,因为不清楚渠道,故质量无法确保。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中国成新兴市场唯一亮点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一位不愿具名的外企药品研发主管对南都记者表示,这些仿制药的价格虽然只有原版专利药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但他们并不用承担庞大的专利药研发支出,而仿制药的研发成本要低得多,再加上印度当地较为低廉的生产成本,综合这若干项因素,即使是在如此的低价之下,印度的这些药厂还是能够保证较高的利润率,而且,还有名目众多的各项政府扶持。中国药店:www.ydzz.com

  另外,有业内人士对南都记者透露,目前跨国药企因为药物评价机制变化、管制强化使获批门槛大幅提高和化合物筛选成功率大幅降低等多方面,其产出效率相比上世纪90年代已经大大降低,财务报表不至于显得太难看的原因有赖于新兴市场,而新兴市场的几个大户中,印度和巴西的专利制度一直让这些巨头伤脑筋,相较而言,中国是唯一亮点。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