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创新药物研发回报机制欠缺 本土制药企业陷纠结

【2012-03-12】【来源:第一财经日报】【阅读量:9884】【 】【打印



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2
  一宗医疗新技术投资项目答辩上,一名从全球领先药品研发机构回国的海归,带来了先进的单克隆抗体早期肿瘤筛查技术,该技术属于世界前沿,在全球市场尚属空白。某地政府打算投资支持海归创业,请医疗、制药行业知名专家参与投资决策评审,但这些专家不约而同提出一个“唯洋人是瞻”的问题——“你的技术在全球哪里已经应用,国外哪个权威专家承认你的成果”,并以此而草草否定。中国药店:www.ydzz.com

  另外,跨国药企中研发人员占有很高的比例,美国39家PhRMA会员公司的研发人员就占美国全产业研发人员总量的72.8%。而有国内权威部门在对国内110家大型药企进行的调研中发现:研发人员100人以上的单位只有13家,50~100人规模的只有10家,没有专利专职人员的有49家。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共同纠结中国药店:www.ydzz.com

  人们能看到医药企业创新带来的巨大价值,但不一定能理解创新所要付出的沉重代价。先声药业董事长任晋生将艾拉莫德的商品名命为“艾得辛”,寓意12年研发之艰辛。中国药店:www.ydzz.com

  眼下,无论内外资药企,皆看到由人口老龄化和新医改等因素释放的庞大市场空间,而本土药企的发展方向不外乎三种:要么专注细分市场,成为细分市场龙头;要么通过并购扩张,成为综合巨头;要么借助科技优势,实现研发驱动增长。中国药店:www.ydzz.com

  而无论选择上述哪种发展路径,都离不开产品的自主创新。我国制药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从制药大国走向制药强国,亦必须依靠药企强大的创新实力才能实现。中国药店:www.ydzz.com

  我国药品市场准入流程包括上市许可、药品评估和定价医保这三步。久在医药市场的人士都清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就算一个一类新药已研发成功、实现生产上市,但在政府定价、医保资格和招投标等政策影响下,新药实现市场化和获得高回报谈何容易。中国药店:www.ydzz.com

  现有药品定价机制等政策导致制药企业高风险、长周期的研发投入不一定能实现高回报的现实局面,让本土制药企业对新药开发陷入共同纠结。中国药店:www.ydzz.com

  “医药企业在全球都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现在无论是从标准的要求、临床的要求,都跟国际上逐步接轨。”全国人大代表、康缘药业董事长萧伟指出,做创新药企需巨大的付出,国内相关政策要支持国产创新药物有合理的回报。中国药店:www.ydzz.com

  在药品定价和招标中,按质定价已成为主流药企的一致心声。不同质的药品在价格上不能“一刀切”。全国人大代表、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 建议:“在目前阶段,还是要加大单独定价,给予一批质量确实好的药品单独定价,甚至要在所有品种里面拿出一定比例的产品在单独定价、优质优价的范围内。”中国药店:www.ydzz.com

  另外,目前我国一个创新药上市后至少需要2年才能进入地方医保目录,如果要进入医保甲类目录,至少需要5年时间。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董事长闫希军说:“一个创新药物拿到出生证要10~15年时间,不能进入医保目录,不能正常进入基本药物目录,那谁还来创新?”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