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安徽模式零差价困局 难调动医生积极性

【2011-12-27】【作者:戴廉】【来源:新世纪】【阅读量:12927】【 】【打印



本文共3页 当前为第2
  守不住“零差价”中国药店:www.ydzz.com

  如同安徽已给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种类方面开了闸一样,卫生部对药品种类也持温和态度。中国药店:www.ydzz.com

  前述卫生部官员表示,把握基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就三句话:一个是全部使用,二是基层采购统一配送,三是“零差率”销售。至于是否存在超范围使用药物,“卫生部不是过分苛求严格执行”。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一个必须遵守的底线,是药品“零差价”。因为一旦没了“零差价”,打破“以药养医”的政策目标,以及“收支两条线”改革都将成为无源之水。中国药店:www.ydzz.com

  但对这个底线,近来也屡有专家建议打破。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几位学者在2011年10月发表的《我国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存在的问题与调整策略》中建议,“基层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继续实行加成销售政策”。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其具体建议是,各地可根据财政能力,对基层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的加成率进行逐步规范(例如15%)。与此同时,为了鼓励对基本药物的使用,对基层增补的非基本药物则不得进行加成。中国药店:www.ydzz.com

  这一建议的出发点,仍是缓解基层财政紧张局面。中国药店:www.ydzz.com

  论文指出,中国地方政府在经济、财政能力方面存在巨大区域性差异,“一刀切”的“零差价”政策与这一现实状况不符。“零差价”政策实施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难以保障基层卫生机构的运行费用。即使能够勉强维持机构正常运转,如何保障机构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和建立有效的工作激励机制,仍然是一个难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除了财政补偿难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恒鹏看来,“零差价”制度本质上是一种更为严格的加价率管制政策,它和15%的加价率管制政策存在同样的弊端,即药价越高越受医疗机构青睐。在此制度下,卫生院不能合法加价赚钱,但完全有能力通过索要返点和回扣的方式私下谋利。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相关阅读
·招标市场化仅是导向 [2013-03-21]
·回首三年新医改:安徽模式开拓了医改思路 [2012-08-10]
·三问安徽模式 [2012-04-27]
·安徽构建规范性基本药物采购新机制 [2012-04-27]
·安徽模式继续改良 基药招标拟统一价 [2012-04-26]
·谋划大医院药品招标改革:安徽模式酝酿新政 [2012-04-24]
·安徽卫生厅:基药招标双信封制并非唯低价中标 [2012-04-24]
·安徽模式自我调整:基药政策求变 [2012-02-22]
·“安徽模式”再引基层医改意见交锋 [2012-02-20]
·专家称安徽模式让药价降了患者负担轻了 [2011-12-31]
·安徽医改路径设置被指“小马拉大车” [2011-12-30]
·皖模式被指导致"药价虚低" 廉价药看得见吃不着 [2011-10-24]
·不单纯追求药价下降:安徽基层医改再上路 [2011-09-02]
·安徽“双信封”模式广泛复制 医药行业利润下滑 [2011-08-09]
·媒体称安徽“双信封”模式切断以药养医利益链 [2011-07-25]
·安徽模式低价中标致采购不足 或不可持续 [2011-06-23]
·基本药物“安徽模式”深度跟踪分析 [2011-06-20]
·“安徽模式”乃养痈成患 [2011-06-16]
·安徽基本药物制度陷困局 “量价结合”落空 [2011-06-10]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