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2015版药典中药标准制定须引入新思维

【2011-07-26】【作者:宋民宪】【来源:医药经济报】【阅读量:10757】【 】【打印



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2
  2.中医用药的基本规律为何中国药店:www.ydzz.com

  众所周知,中医是辨证施治,因人用药。大多数中医药书籍记载的处方为附有制法,随症加减的药味变化,实质上揭示了中医用药往往不是固定的处方,而是一种用药方案。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以银翘散为例,其中医书籍记载除了随症加减的内容外,特别强调以鲜芦根汤煎煮,香气溢出时即服,久煎则入里。而已上市的银翘方制剂,煎煮时间大多超过4小时,属于入里(清里热)而不再具有解表的功效。原方用于温病初起,已上市的银翘方制剂用于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否与温病初起相同尚缺乏证据证明。中国药店:www.ydzz.com

  3.中药质量标准的追高与适用中国药店:www.ydzz.com

  辨明中药成分和作用机理也许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标准检验项目过多增加以对照品进行含量测定的习惯,可能会在2015年版《药典》中得到改变,即用更加有效和简便的方法进行识别,以消除对照品供应不足、贵重药材资源浪费等问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实际上,中医药理论和经验记载的制法所得剂型,如丸剂、散剂、汤剂等,应成为现代中药剂型的检验参照物,以其薄层、光谱等作为中药制剂的参照,是符合中医药文化和医药发展史的。由于检验的物质基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作工艺,因此改变和清理不合理或没有依据的中药生产工艺,应成为2015年版《药典》中成药标准部分的重要内容。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中成药标准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已上市中成药的再评价。中国药店:www.ydzz.com

  首先,再评价不仅仅限于临床评价,如前所述,均不是以临床为主的再评价。其次,中成药处方固定,不能变化,但其临床应用可以体现因人、因病变化,如联合用药、阶段性用药、扩大人群用药等。若再以上市前临床研究的要求对已上市中成药进行再评价,则有悖再评价的目的与实际,除非该品种上市前没有经过系统评价,需要再对其有效性、安全性进行基本评价。中国药店:www.ydzz.com

  笔者相信,国家药典委员会已经充分认识到原来一些标准制定的习惯做法远滞后于中药的发展需要和要求,转变传统观念,以全新的思维,将《中国药典》作为重点,研究和创新中药标准体系建设和管理等问题,启动对已上市中成药的全面再评价,有望对中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药店:www.ydzz.com

  对于2015版《中国药典》的修订,应转变传统观念,以全新的思维研究和创新中药标准体系建设和管理等问题,启动对已上市中成药的全面再评价。中国药店:www.ydzz.com

  (作者系江西中医学院药事管理学教授)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