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医药流通业三国纷争 “松江模式”或成主流

【2011-04-06】【作者:贾岩】【来源:医药经济报】【阅读量:12519】【 】【打印



本文共3页 当前为第2
  集中配送河南分羹中国药店:www.ydzz.com

  基本药物制度的出台使集中配送成为基本药物流通发展的趋势。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表示:“医药流通市场的整合现象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的基本药物政策和医保政策都倾向于引导医药流通市场走向集中配送的趋势。”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三大巨头十分重视基本药物的集中配送机遇,以商业业务为主的国药就是这一机遇的最早发现者。借医改方案出台之机,国药迅速进入了四川、甘肃、青海等从未涉及的领域,目的正是当地市场的基本药物集中配送权。中国目前的医药流通市场与其说是市场的竞争倒不如说是配送权的竞争,因此才有国药和华润北药通过投资换取当地市场配送权,配送权的集中趋势也折射出我国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中国药店:www.ydzz.com

  众所周知,集中配送既符合基本药物配送的要求,也切合“十二五”规划的总方针,但我国的物流规模还远远未达到集中配送的水平。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以河南为例,国药通过“投资换市场”策略,与洛阳、信阳、新乡、安阳等多市签署战略协议,承诺建立市级药品物流中心,承诺投资、重组本地配送企业,建立唯一的流通出口,承诺扶持、收购当地医药工业企业,获得了当地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的大部分配送权。但由于流通质量的提高并不十分显著,没能显著降低药品价格,在由国药实施集中配送后的3个月,河南仍有8%~10%的药品零售价格高于市场价,一些中标药品价格没有实现降价15%的要求,究其原因大部分“板子”打在了流通环节上。中国药店:www.ydzz.com

  此外,最基层的药品配送仍然要倚靠中小型企业,根据河南的实施细则,国药可以在各省辖市委托不超过6家药品经营企业进行转配送,但6家的数量难以满足实际要求。虽然国药的收购步伐十分迅速,但大量被收购的企业本身也都依靠转配送,如果严格限制只能委托6家,很多工作都没法展开,如果不开展转配送,国药根本没有能力完成配送工作,其成本的提高也会吞噬微薄的利润。因此,国药在河南全面控制配送权后无法实施集中配送,河南省卫生厅厅长刘学周不得不在集中配送实施2个月后宣布:“增选80家流通企业参与全省基本药物配送工作。”国药给予当地大量投资换来的配送权,不得不让其他企业分一杯羹。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