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降就死”系误读中国药店:www.ydzz.com
近几年来,发展改革委累计27次降低了药品的最高零售价。但社会大众反映强烈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中国药店:www.ydzz.com
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司长曹长庆说,过去,为应对政府降低药价的政策,一些药品生产厂家、经销商往往采取一系列手段规避政府降价政策,维持虚高利润。有的企业不再生产被降价的药品,或者同样的药品改头换面,以另外一个名称或剂型继续以虚高的价格销售。人们称之为“一降就死”“一降就没”。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他说,事实上,现在这样的招数不灵了。有关部门通过严格新药审批和比价换算公式,有效地解决“一降就死”“一降就没”等问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部门告诉记者,2007年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取消了简单改剂型的注册分类,在药品注册管理过程中鼓励创新,要求改剂型的药物体现新剂型的优越性。《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也根据中药的特点,进一步明确了对改剂型品种的有关要求,强调必须通过临床试验来证明改剂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这就是说,过去那种药品成分不变,注册个新名称继续销售的做法行不通了。中国药店:www.ydzz.com
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人士表示,由于许多抗生素等药品实际上成分和功效是一样的,生产的厂家很多,可替代性很强。例如,生产阿莫西林的企业不下20家。不排除由于市场竞争等原因,一些厂家停止生产,退出部分利润减少药品的生产。但少数企业停止生产这种药品不代表其他企业都停产,也不一定会影响市场供应。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他说,政府降价政策出台后,不排除会出现部分药品暂停销售的现象。他解释说,有些经销企业要和药厂重新衔接,核定供货价格,导致短期内某种药品暂时没有上架。中国药店:www.ydzz.com
药品降价并非一降就死 应有更大作为
【2011-03-29】【作者:江国成 胡浩】【来源:新华网】【阅读量:12362】【大 中 小】【打印】
本文共3页 当前为第2页
![]() |
相关阅读 |
· | 分析称新一轮药品降价对医药公司影响有限 [2013-01-11] |
· | 400余种药将降价 化学药品将降无可降 [2013-01-10] |
· | 发改委将保证药企利润 解决药品"降价死"怪状 [2013-01-09] |
· | 发改委明年或下调中药价格 [2012-10-29] |
· | 发改委再调药品价格 或为大病医保铺路 [2012-09-20] |
· | 药价调控剑指外企 将告别"超国民待遇"? [2012-09-19] |
· | 发改委再降药价 高价抗肿瘤药首当其冲 [2012-09-19] |
· | 药品价格越便宜越好?超低价中标潜伏安全隐患 [2011-08-09] |
· | 价格管制不能包医百病 [2011-04-07] |
· | 药品减负的实惠要实在 [2011-04-06] |
· | 药价屡降患者无感觉 过度医疗抵消降价空间 [2011-03-30] |
· | 162种药品平均降价21% 市民担心廉价药停产 [2011-03-29] |
· | 第27次药物降价能否跳出“降价死”怪圈 [2011-03-29] |
· | 医改两周年药企叫苦不迭 中药独家也难逃降价 [2011-03-24] |
· | 药品降价令再“出鞘” 业界质疑或治标难治本 [2011-03-24] |
· | 打破药品价格“空降”怪圈 还需加快医药分开 [2011-03-21] |
· | 27次药品降价或治标不治本 需从体制下手 [2011-03-16] |
· | 药价降27次看病却依然贵 药品遭遇“降价死”? [2011-03-09] |
· | 药品N次降价不如一次医药分家 不破体制不根治 [2011-03-09] |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