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降价是否真的会带来'降价死'的问题?”国家发改委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带着这个问题多次去药店进行了解。结果发现,由于政府降价,供货商与零售商之间需要重新协商供货价格,从而会造成临时性的药品下架现象,但很快都能恢复供应。这种现象往往集中发生在降价前后,容易让人形成“降价死”的印象。中国药店:www.ydzz.com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降价药品整个退出市场、没有人生产的说法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即使消失,也是个别品牌消失,或者市场发生了转移。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一个用来否认“降价死”的例子是头孢曲松注射剂。该注射剂上世纪90年代卖100多元,经过政府多次降价后,现在市场价格一般也就三四元,但每年仍然有几亿元销售额。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说法,这种例子不在少数。中国药店:www.ydzz.com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家发改委一直在关注廉价药品消失的问题。2007年,曾专门委托一家研究机构对2002~2007年间媒体报道的200多种所谓“因为降价造成短缺或消失的药品”进行调查,结果发现,95%的“被短缺”药品依然在正常销售,剩下5%的药品则是由于药品的正常更新换代被替代,基本上没有发现因为降价造成的药品消失。比如在大医院可能买不到的青霉素,其实在农村等基层市场用得非常普遍。而一些药品降价后,放下身段转战基层市场,对于收入比较低,原来用不上这些药的群体不完全是一件坏事。中国药店:www.ydzz.com
对于很多人反映对降价“没感觉”的问题,他认为,这些年国家发改委连续降药价对缓解看病贵是起到作用的,毕竟把药品的最高零售价压低,对招标采购等各个环节的药品价格都起到了下拉的作用。但是不同人群对药品降价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很少吃药的年轻人,对具体药价往往不熟悉,因此对药品降价当然也没感觉。对那些慢性病患者来说,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品,对降价的感受会更明显。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不可忽视的另一个问题是,尽管药品价格被拉低,但在实际用药过程中,还是会有变相阻止低价药的现象。比如,医生会转而开出没有被降价的同类药品。中国药店:www.ydzz.com
这个问题在公立医院改革尚未完成的阶段,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这一点,也正是国家发改委药价管理部门的无奈之处。中国药店:www.ydzz.com
“客观说,药品调价只是治标之策,要真正解决看病贵的问题还是要通过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药分开来实现。”国家发改委的工作人员表示。中国药店:www.ydzz.com
药品价格管理方法渐变 降价死是假象
【2011-03-16】【作者:李松涛】【来源:中国青年报】【阅读量:14488】【大 中 小】【打印】
本文共4页 当前为第2页
![]() |
相关阅读 |
· | 发改委再次降价或致低价中成药退市 [2013-05-13] |
· | 400余种药将降价 化学药品将降无可降 [2013-01-10] |
· | 发改委明年或下调中药价格 [2012-10-29] |
· | 发改委再降药价 医药板块避风港金招牌不改 [2012-09-27] |
· | 新一轮医保药物降价原则初定 [2012-08-21] |
· | 消化类药品降价:风暴前奏? [2012-05-18] |
· | 53种消化系统类药品将下调价格 市场反应冷淡 [2012-04-05] |
· | 业内称发改委调降53种药价实际效果有限 [2012-04-05] |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