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电子监管码被指浪费人力无法管质量

【2012-05-17】【作者:王超】【来源:中国青年报】【阅读量:25459】【 】【打印



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1
  导读:王毅认为,打假是政府的责任,企业只要守法经营、按规纳税就行了,现在打假的费用全要正规厂家承担,这不合理。“最重要的还是药品的质量,狠抓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生产,才是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关键。”中国药店:www.ydzz.com

  5月10日,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等机构评出2011年~2012年十大公共卫生事件,含铬工业明胶被用于制造药胶囊,名列第一位。中国药店:www.ydzz.com

  此前,由毒胶囊事件引发的震荡已席卷了整个制药行业。据媒体报道,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并最终流向药品企业。中国药店:www.ydzz.com

  由此引发的一个疑问是,在打击假劣药品上被寄予厚望的药品电子监管码(以下简称药监码)为什么没有管住毒胶囊?中国药店:www.ydzz.com

  天津药监局一位工作人员刘云(化名)说,从4月16日毒胶囊问题被曝光以来,整个药监局都在彻查毒胶囊事件,一天都没歇过。中国药店:www.ydzz.com

  “对铬超标胶囊是批批检,还要报送检验报告书。”刘云说。现在所有生产胶囊的厂家都要在胶囊原料入厂前增加例行检查。中国药店:www.ydzz.com

  刘云介绍,他们是用最原始的办法,挨家挨户地检查,并没有用已经实行一年的药品电子监管码进行药品流向的检查。中国药店:www.ydzz.com

  药品电子监管码能不能管住质量中国药店:www.ydzz.com

  药品电子监管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编码技术对药品全过程实施电子监控的方法,由此产生药品惟一“电子身份证”电子监管码,附在产品包装上。在推行药监码时,有关部门介绍说:电子监管码属于一品一码,每个药盒上的码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起到监控、追溯、查询作用。中国药店:www.ydzz.com

  国家药监局文件(国食药监办【2010】194号)规定,凡生产基本药物品种的中标企业,应在2011年3月31日前加入药品电子监管网,基本药物品种出厂前,生产企业须按规定在上市产品最小销售包装上加印(贴)统一标识的药品电子监管码。中国药店:www.ydzz.com

  文件同时列出一条具有强制性的措施:2011年4月1日起,对未入网及未使用药品电子监管码统一标识的品种,一律不得参与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中国药店:www.ydzz.com

  国家药监局信息办公室主任朱国富表示,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电子监管可以有效打击生产、销售假劣药行为,可以实施对问题药品追溯召回,此举对药品全程透明化管理、消费者用药安全和提升监管水平等具有重大意义。中国药店:www.ydzz.com

  毒胶囊事件发生后,也有人力挺药品电子监管码。一家药品电子监管码行业的企业老总称,“尽管近期曝光的毒胶囊事件,波及多家药企,民众多有诟病,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全面地清查问题胶囊的走向,及时收回封存,背后与其近年来加快推进药品电子监管的努力密不可分。”中国药店:www.ydzz.com

  但一家制药企业生产部经理认为,药品电子监管码的设计里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药的功能,毒胶囊事件的出现,证明监管码在这方面没起到作用。有药监系统人士也认为,在毒胶囊事件的考验下,即使不能说药品电子监管码是“劳民伤财”,它预想中的作用也是“空中楼阁”。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他举例,一些大城市所用的设备和管理理念都是很先进的,但药品电子监管码仍然像是一道马其诺防线,毒胶囊轻易就绕过去了,更别提其他不发达地区了。按要求,药品生产企业需要上线电子监管码,但流通批发企业受的约束就小一些,往往扫码和录入马马虎虎。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一家药品设备供应企业的负责人王毅说,药品电子监管码只能监管物流,监管不了质量。如果药厂从源头造假,假药只要贴上电子监管码,就成了“真药”堂而皇之地流入正规市场。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