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外企密集并购:不再惊呼“狼来了”

【2010-12-29】【作者:唐学良 魏赟】【来源:医药经济报】【阅读量:9745】【 】【打印



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1
  对话嘉宾:王进:曼哈顿资本投资公司(杭州)总裁中国药店:www.ydzz.com

  杨伟强:美华医药集团董事、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顾问中国药店:www.ydzz.com

  去年,辉瑞、默沙东和罗氏接连发起的3起超级并购令全球医药界心跳加速;今年,同样的场景在中国上演。中国药店:www.ydzz.com

  近期,赛诺菲-安万特与奈科明同时发布对中国药企美华太阳石以及广东天普生化的并购。紧接着,GSK宣布以7000万美元获得南京美瑞制药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还有消息称,诺华并购浙江天元依然有戏。除此之外,包括勃林格殷格翰、礼来在内的其他跨国药企也在不同的场合透露出对中国企业发起并购的意向。中国药店:www.ydzz.com

  并购并非从今天才开始,也绝不会这样结束,中国医药产业走进并购季节的趋势已然明朗。外企究竟是狼还是鲶鱼目前还难有结论。业内人士指出,在并购的市场游戏中,中国的医药企业应该抱有长远的眼光,师夷长技,加强自身竞争力,从而在与外企的不断博弈与抗衡中脱胎而出。中国药店:www.ydzz.com

  “狼”并购意欲何为?中国药店:www.ydzz.com

  外企并购的往往是细分市场中占有优势地位的企业,出手精准,有人因此惊呼狼来了。并购作为一种市场主导下的行为,有利于优势向强者集中,本身无可厚非。不过,外资已经占领中国医药高端市场的半壁江山,并购步伐又先人一步,或会相对削弱国内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这一点值得关注。中国药店:www.ydzz.com

  《医药经济报》:跨国药企近期频频发起并购,您认为它们主要出于什么目的?有观点认为这些并购反映出中国正处于跨国药企全球产业链的整合范围之内,您是否认同这个观点?中国药店:www.ydzz.com

  王进:这些并购基本上是为了获取渠道和扩展产品线。对于外企来说,完全重新建立这样的产品线和渠道成本很高也很复杂,不如选择对具有一定的品牌和渠道的本土企业发起并购。我觉得这是他们战略上的考虑。总体来说,并购技术的无形资产的相对少一点,并购商业的无形资产和渠道的多一些。中国药店:www.ydzz.com

  这确实表明了全球产业链的整合。从过往的趋势可以看到,跨国企业现在主要的成长是在新兴市场获得的,表面看目前中国市场的医药消费能力不强,但是中国很多专利过期药卖得比美国的专利药还贵,所以大药厂非常看重中国医药市场的潜力,不去并购、整合、扩展,肯定要吃亏。而国内一些企业,如果短期内上不了市,又遇到资金瓶颈,也愿意被并购。中国药店:www.ydzz.com

  杨伟强:外国企业并购国内企业,首先是因为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大在中国的规模;其次是需要通过并购来补充一些产品线,或者延长现有处方药产品的生命周期;还有一种是通过并购进入一些新的领域。中国药店:www.ydzz.com

  我觉得这还不涉及到产业链的整合。产业链的整合是整个医药产业发展到最后阶段才会去考虑的,而现在还没到这个阶段,只是这些企业想扩大其所在市场的市场份额。中国药店:www.ydzz.com

  《医药经济报》:这会否进一步削弱中国企业在本土市场的竞争力?与国外的并购案例相比,中国企业目前的价值是否存在低估?中国药店:www.ydzz.com

  杨伟强:优胜劣汰是必然的结果,带来的影响永远都是两面的。一方面是削弱,但大的会越来越大。它也会带动国内企业去学习怎么在整体的布局下进行并购,怎么经营被并购企业,这也是有利的一面。中国药店:www.ydzz.com

  很多国家的医药产业都曾经历过这样的状态,即使是发达国家,依然会有更发达国家的企业发起并购,这完全是一种市场游戏,使企业和产业往集中的方向发展,可以提高营销、生产、科研的效率。中国药店:www.ydzz.com

  并购国内企业都是在合理的补偿价格内进行的,现在被并购的溢价已经很高,不存在被低估的现象。中国药店:www.ydzz.com

  王进:这肯定会削弱国内企业在本土市场的竞争力,但光靠堵是不行的,一般的反垄断是在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定份额的情况下政府才会行政干预。目前的办法是中国的产业资本或者其他资本能够为国内企业提供资金,或者中国企业之间发起并购,否则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趋势不可阻挡。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从投资回报的角度看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到达一定规模的并购中国还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相对来说中国企业的规模太小,还不足以吸引大药厂并购的兴趣。但我相信未来国外的大公司花高价来买国内的研发企业是有可能发生的。中国药店:www.ydzz.com

  低估不低估的问题,要结合时间点和市场行情来看。现在的价钱还可以,以中国上市公司目前的估值水平进行并购是不现实的。而即使低估也完全是市场行为。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相关阅读
·医药流通盼到政策红包 上市药企或掀整合热 [2014-09-10]
·医药并购成趋势 药企并购“火拼”品种 [2014-05-13]
·药企并购潮背后的隐忧 [2014-05-13]
·药企并购国内火热 海外遇冷 [2013-06-14]
·并购的难点在于文化整合 [2013-03-15]
·药企兼并:1+1>2? [2012-11-08]
·企业并购:搜寻好猎物不是“拜登吃面” [2011-09-20]
·武田药品拟收购瑞士Nycomed [2011-05-25]
·武田制药收购欧洲制药企业 扩大海外知名度 [2011-05-23]
·日本武田制药将以136亿美元收购瑞士同业Nycomed [2011-05-20]
·勃林格殷格翰收购美制药基地 巩固生物领域地位 [2011-03-28]
·全球第2大医药并购 赛诺菲201亿美元收购健赞 [2011-02-22]
·医药并购不缺钱,缺的是资源 角力资源显神通 [2011-02-11]
·新上药并购中信医药 药企巨头南北征战 [2011-01-18]
·商业并购仅仅是开始 [2011-01-13]
·成本压力促药企并购重组提速 [2011-01-12]
·国药控股苏州博爱医药有限公司成立 [2010-12-29]
·复星医药获沈阳红旗制药70%股权 [2010-12-14]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