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家族性运动障碍基因
【2011-12-02】【作者:陈静】【来源:中国新闻网】【阅读量:7127】【大 中 小】【打印】
记者昨日获悉,来自复旦大学、福建医科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新近在8个家族性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简称为PKD)家系中发现PRRT2基因上存在3种截短突变。中国药店:www.ydzz.com
研究人员通过家系内共分离分析、大样本正常对照测序验证、单倍型分析等多层次验证,结合PRRT2基因表达及蛋白定位研究,最终成功克隆了家族性PKD的第一个致病基因PRRT2。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对充分理解该病的分子发病机制以及提高本病临床诊治水平具有深远意义。这项研究中,中国专家采用最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巧妙地解决了20年来困扰国内外学者的难题。PKD基因的克隆对其它类型的发作性疾病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中国药店:www.ydzz.com
据介绍,早在2005年底,该课题领衔人之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吴志英教授等在福建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家系,其在4代共78名成员中有16人发病,且每代均有病人出现,主要表现为从坐位起立或起步行走或跑步时突然出现双上肢舞蹈样动作,颈部和躯干向一侧扭转,严重时站立不稳摔倒在地,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停止,反复发作,每日可发作数十次,发作时意识清楚。当时,专家们认为,这是一种家族性PKD。之后研究人员又陆续收集了7个类似症状的家系。中国药店:www.ydzz.com
该团队在2007年采用传统的家系连锁分析方法将本病的致病基因定位在16号染色体上,但未克隆到真正的致病基因。2010年,研究团队将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应用到PKD家系的基因克隆上,重新核对了8个家系的资料,共获得了100多亿个核苷酸序列数据。研究人员迅速将目标锁定在16号染色体的PRRT2基因,进一步直接测序验证发现了PRRT2基因截短突变,该结果在其它7个PKD家系中得到了证实。最后,研究人员共发现了3种截短突变,并在1000名健康对照中进行验证,排除了上述三种突变为基因多态的可能。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为了探讨PRRT2的蛋白功能及其与PKD发病之间的关系,该团队又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熊志奇研究员团队合作,结果进一步提示PRRT2为PKD的致病基因。这一研究结果新近在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