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甘草虽好 3种情况要慎用

【2012-08-14】【来源:中国中医药报】【阅读量:104946】【 】【打印



  在中医处方中,甘草是最常用的一味中药。这是因为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的本领,被称为“国老”,是当之无愧的“百搭之王”。甘草,别名国老、蜜甘、美草、蜜草、蕗草、灵通。味甘平,入心、肺、脾胃诸经,在现代中药学中属于补气药的范围,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的功效。需注意的是,3种情况下一定要慎用。中国药店:www.ydzz.com

  甘草生者偏于清热,炙者则偏于补中。炙甘草是用生甘草与蜂蜜、水同炒制成。生甘草微凉,炙甘草微温。甘草生用,可治咽喉肿痛,痈疽疮疡,还可解药食之毒;炙用,可以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痛泄泻,劳倦发热,咳嗽气短。中药古籍《神农本草经》将甘草列为上品,说甘草有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及解毒之功。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中医处方讲究“君、臣、佐、使”,各药相辅相成才有良效。甘草在其中就经常扮演“佐”的角色,是各种药物的“调味品”,药方中常常离不了。甘草的药性缓和,可以与补药、泻药、寒药、温药、凉药等各类药物配合使用,并有调和药性的作用。至今医界多有“甘草调和诸药”、“甘草和百药”的说法。故而不少人多习惯在中药处方中加入甘草。但甘草药性虽平,临床也应重视配伍禁忌。“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战草”不可不知。清代名医徐灵胎说:“误用致害,虽甘草、人参亦毒药之类也。”故临床遣方用药应深思熟虑,甘草之功在于甘而其弊也在于甘,特别是以下三种情况要慎用。中国药店:www.ydzz.com

  急证少用甘草中国药店:www.ydzz.com

  历代医家公认甘味药性缓而善守,甘草为甘味药之代表,其甘缓柔润之性,决定了它在急证运用中的局限性。以《伤寒论》为例,阳明急下三证、少阴急下三证,都用不含甘草的大承气汤,意在避其甘缓,急下以存阴。又如大柴胡汤由小柴胡汤化裁而来,此方为治少阳兼腑实证的名方,现应用于急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等病,其证显然比小柴胡汤证为重为急,故去小柴胡汤中的甘草之类,增加大黄、枳实等防其甘缓,增其税利,由此可见仲景使用甘草颇有考究。中国药店:www.ydzz.com

  湿病忌用甘草中国药店:www.ydzz.com

  《汤液本草》明确指出:“甘者若令人中满,中满者勿食甘,甘缓而壅气,非中满者所宜。”查《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凡因湿所致的呕恶、痰饮、中满、水肿等皆不用甘草,例如攻逐水饮的五苓散等。总之,湿病忌用甘草仲景等医家虽未明言,但湿病用甘草之弊昭然已明。中国药店:www.ydzz.com

  肾病慎用甘草中国药店:www.ydzz.com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灵枢·五味》篇提出:“肾病禁甘。”仲景宗此训,创制温补肾阳的肾气丸即不用甘草,后世医家据此而衍化的肾病诸方,如济生肾气丸、右归丸、左归丸、钱乙的六味地黄丸等都未用甘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甘草主要含甘草甜素,甘草甜素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够促进水、钠潴溜和排钾增加,长期大量应用甘草,会出现水肿、血压增高、血钾降低、四肢无力等假醛固酮症,说明肾病慎用甘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相关阅读
·中药有没有保质期 [2013-12-11]
·中药怎么喝才不苦 [2013-11-06]
·有些中药配茶喝更能发挥药效 [2013-10-09]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2013-09-25]
·教你识别4类安胎中药 [2013-09-18]
·菊花茶这样喝才养生 [2013-09-11]
·这几种中药泡水喝最消暑 [2013-08-06]
·巧用中药补维生素 [2013-07-03]
·中成药是“神药”吗?不合理使用存在5大问题 [2013-04-12]
·女性吃点葛根治更年期综合征 [2013-03-26]
·这些中药会引起肝损害 一定要慎服 [2013-03-01]
·6种上品中药赶走节后疲劳 [2013-02-22]
·中药养生成潮流 盲目养生反伤身 [2012-12-10]
·煎过的中药渣巧泡脚 [2012-12-04]
·乱吃中药会伤肾 [2012-11-26]
·枸杞嚼着吃最能补肾 [2012-11-26]
·中医养生:选对时间喝则不苦 喝药不苦5窍门 [2012-11-22]
·中药煎煮不宜用开水 [2012-10-31]
·中药太苦 加“调料”需谨慎 [2012-10-08]
·12种中药秋季进补很给力 [2012-09-21]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