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夏季养生要警惕的五个误区

【2014-05-19】【来源:39健康网】【阅读量:49723】【 】【打印



  夏季养生误区有哪些?夏天昼长夜短,暑气灼人,养生保健尤其重要。然而,许多人习以为常的保健方法实际上是不科学的。下面介绍一些夏季保健的误区,对人们的夏季保健颇有裨益,一起来来看看。中国药店:www.ydzz.com

  误区1:夏夜宜晚睡中国药店:www.ydzz.com

  有人认为夏季后半夜气温下降再睡而第二天晚起可更好地休息。但按人体“生物钟”的规律,睡眠的最佳时间是22-23时,早晨5-6时是生物钟的“高潮”,此时起床精神最好。因此,夏季仍应按时起居。中国药店:www.ydzz.com

  误区2:开门窗通风凉快中国药店:www.ydzz.com

  在夏季酷热的日子,室外气温很高,有时连外面的风都是热的,这时打开门窗会使室内外的温度一样高。所以,夏日如室外气温很高,应在气温最高的14时前关上门窗,使室内气温保持较低的水平,到傍晚时再打开门窗,房间里会显得凉快些。中国药店:www.ydzz.com

  误区3:运动后大量喝水中国药店:www.ydzz.com

  暑天运动必然会大量出汗。如果运动时间稍长,人体失水较多,必然会感到口干舌燥。有的人运动后便大量饮水,一是觉得痛快,二是觉得大量饮水才能尽快补充身体需要,使体液平衡。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人在运动时,体内大量血液存留在四肢肌肉中。如果运动后马上大量饮水,势必会使胃肠道部分血管急剧收缩,吸收能力减弱,且使人感到胃部沉重闷胀,妨碍膈肌的活动,影响正常的呼吸。因此,夏日运动后应适量补充点水,特别是盐水,不要快速大量饮水。中国药店:www.ydzz.com

  误区4:赤膊凉快中国药店:www.ydzz.com

  闷热的三伏天,有些人总喜欢光着脊梁,以为这样凉快,其实未必如此。从生理角度分析,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而且还靠皮肤辐射等。据测定,在气温18-28摄氏度的环境里,人体体温的70%靠皮肤辐射、对流和传导散热;气温达到35摄氏度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所以,如果这时赤膊,就容易吸收热量,非但不凉快,反而会感到更加闷热。中国药店:www.ydzz.com

  误区5:大量出汗有益健康中国药店:www.ydzz.com

  夏天出汗一方面可蒸发散热,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方面可排出多种有害的代谢废物,如乳酸、碳酸、肌酐、尿素以及细菌的毒素等。所以在暑天只要能出些汗,小便通利,就不大会得病。若无汗少尿,常为暑病先兆。老年人汗腺萎缩,所以容易得暑病。中国药店:www.ydzz.com

  那么,为什么出汗多了又不好呢?原因是蒸发散热的效果以少量出汗为最佳;若是汗珠大滴流淌,其散热效果反而不佳,徒然损伤津液和元气。因为大量出汗可以丢失许多有用物质,导致机体缺钾、钠。据测定,汗液中还含有锌、铜、铬、钼、钴、碘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其他活性物质,所以出汗过多会导致脱水体虚。另外,大量出汗可使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对动脉硬化者有诱发血栓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此,在酷暑盛夏出汗较多时,要随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平日三餐应多喝些菜汤,多吃些含水分多又富含维生素和钾盐的水果、蔬菜,如西瓜、黄瓜、菠菜、丝瓜等。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相关阅读
·三招防治夏季腹泻 [2014-07-25]
·长夏保健要健脾袪湿 养生可灸脾俞穴 [2014-07-23]
·五个常见错误消暑法让你疾病缠身 [2014-07-21]
·三伏天容易热出四类病 [2014-07-18]
·疏通经络 夏季正确泡脚可清热祛湿 [2014-07-18]
·夏季最易中暑的7类人 [2014-07-14]
·夏天出汗千万别急着擦 [2014-07-09]
·夏季午睡要知道5大忌 [2014-07-08]
·夏季天气炎热教你几招睡个好觉 [2014-07-03]
·夏季出汗多当心金属过敏 [2014-07-02]
·上海一德大药房第一届夏季养生节盛大开幕 [2014-07-01]
·教你夏季驱蚊9妙招 [2014-06-30]
·夏季消暑降温不能做10件事 [2014-06-25]
·夏季15个好习惯提高免疫力 [2014-06-23]
·警惕夏季杀手 蚊子每年夺72万条生命 [2014-06-18]
·5款汤水饮品助补水安度夏天 [2014-06-16]
·夏季护肝六大点 注意防晒防失眠 [2014-06-16]
·夏季蚊子猖獗 细数蚊子最怕6种味道 [2014-06-12]
·六个错误解暑法 [2014-06-06]
·夏季5个坏习惯易惹热伤风 [2014-06-06]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